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问题的研究——基于双轨制体制、人力资本异质与技术创新视角
【6h】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问题的研究——基于双轨制体制、人力资本异质与技术创新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资源诅咒相关的理论综述

2.1 资源诅咒假说的提出

2.1.1 自然资源观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历史演进

2.1.2 资源诅咒假说理论的提出

2.2 资源诅咒假说的跨国解释理论

2.2.1 中心外围论

2.2.2 贸易条件论

2.2.3 价格波动论

2.3 资源诅咒假说的国家内解释理论

2.3.1 荷兰病效应

2.3.2 制度弱化

2.3.3 人力资本

2.3.4 技术创新

2.3.5 锁定效应

2.3.6 政治环境

2.4 如何破解资源诅咒

2.5 本章小结

3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内在机制理论分析及初步观察

3.1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市场经济内在机制分析

3.1.1 基本假设

3.1.2 理论分析

3.2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计划政策内在机制分析

3.2.1 基本假设

3.2.2 理论推演

3.3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主要问题的现状观察

3.3.1 体制问题

3.3.2 产业结构问题

3.3.3 下岗再就业问题

3.3.4 生态环境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制度解释:基于双轨制体制

4.1 体制双轨制相关的文献综述

4.2 初步观察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4.2.1 初步统计分析

4.2.2 研究假设

4.3 模型的设置及数据说明

4.3.1 实证模型

4.3.2 变量计算及数据说明

4.4 计量分析

4.4.1 中国资源诅咒影响因素的面板实证分析

4.4.2 中国资源诅咒现象影响因素的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内生增长解释:基于人力资本异质

5.1 人力资本相关的文献综述

5.2 模型的设置及数据说明

5.2.1 估计模型

5.2.2 变量设计与数据说明

5.3 计量分析

5.3.1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资源诅咒问题分析

5.3.2 基于ECM的资源开发对人力资本分布差异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新经济地理理论解释:基于技术创新

6.1 引言

6.2 初步观察及数据说明

6.2.1 初步统计观察

6.2.2 数据说明

6.3 计量分析

6.3.1 资源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模型检验

6.3.2 资源产业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空间面板模型检验

6.4 本章小结

7 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资源产权的改革与资源补偿制度建议

7.1.1 借鉴国外资源产权改革及补偿模式

7.1.2 我国资源产权收益的多主体分配对策

7.1.3 我国资源产权改革与补偿制度的政策建议

7.2 资源价格的改革政策建议

7.3 资源型地区人力资本培养与积累

7.4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

7.5 资源型地区技术创新体系建立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目录

展开▼

摘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的大多数学者研究表明,自然资源丰裕并不会必然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即资源诅咒的假说,其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问题,也是解释该假说的关键。现有传导机制理论,尚不能足够地说明资源诅咒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尤其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是通过什么途径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显得更加复杂和多样。本文尝试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研究我国自然资源丰裕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相关主要命题。论文在对多年来的国内外文献梳理基础上,首先从理论模型上考虑我国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历程的实际情况,论证我国是否有存在资源诅咒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初步分析了我国资源诅咒现象中正在发生的或已出现的主要问题。然后,经验分析上选取了双轨制体制、人力资本异质和技术创新三个切入点,寻求转变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提出相应的减缓或破解我国资源诅咒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如下:
   ①从理论分析上看,本文构建了3部门+3生产要素的理论模型,进行区域内关于资源诅咒出现的市场经济内在机制理论分析,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历程,基于局部改革理论模型上,尝试性地解释经济政策改革对我国资源诅咒问题如何产生影响,并辅以新经济地理理论要素给予补充说明。结果表明,资源开发的繁荣不仅影响了生产要素在跨部门之间流动,造成逆工业化发展,而且还影响了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造成资源地福利下降,经济发展相对萎缩。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资源型产业,在不断地吸引与之更易匹配的简单劳动力和资本生产要素的同时,又不断地排斥与之较难匹配的高层次人力资本、科学技术、制度要素等。结果,资源部门或地区繁荣了,其他产业,尤其制造业萎缩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就相应滞后了。然后,初步分析了体制问题是资源丰裕地区资源开发减缓经济增长(即资源诅咒现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资源产权纯粹的全民所有制(低效率的资源产权公有制委托-代理关系)和国有企业在资源产业中垄断地位。还有不断地出现的人力资本流失、产业结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为摆脱“诅咒”的困境增加了更大的障碍。
   ②基于体制双轨制的研究视角,用中国经济转型中形成的体制双轨制(即产权双轨制和价格双轨制)解析了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由于中国的资源诅咒形成的机理中具有中国特有的体制因素,因此也是“中国式的资源诅咒”问题。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国情,在渐进式的市场经济改革的历程中,双轨制还将持续较长时期,尤其在生产资料领域。所以,不能抛开双轨制体制这个因素,去研究一般经济层面上的资源诅咒问题。面板数据检验结果显示,中国的资源诅咒现象确实存在,且体制双轨制是导致地区自然资源富集程度与经济发展负相关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分析,使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资源的供给(或需求)与双轨制(政府价格控制程度、公有经济比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验证了体制双轨制会加剧资源相对富集地区的资源诅咒效应。
   ③考虑到我国地区间人力资本分布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且人力资本不同类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本文使用了异质性人力资本指标和基于条件分布,而非条件均值的分位数回归模型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增长的实际数据,而不是粗略地划分为东、中、西部,来考察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一步协整检验能源开发与异质性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计量回归结果表明,只有经济增长低分位点处的地区(如山西、黑龙江、四川、云南、贵州、青海、内蒙古等)发展才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依赖,其他地区并未受到资源开发显著地影响。尽管人力资本总量的提升对经济发展有明显地推动作用,但不同类型的教育对经济增长各分位点处的影响各异。资源开发短期内对较高教育层次(高中、大专及以上)的人力资本有“挤出”效应,但长期来看最终将会促进人力资本的提高。
   ④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资源型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资源型产业集聚等因素对该区域的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根据被解释变量不同的特征,使用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两种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回归计量结果表明,资源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说明我国存在资源诅咒的现象,但东部地区并不明确;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全国总体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但在东、中和西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所差别。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和空间依赖性,在东部、中部和西部表现为依次减弱;在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产业集聚显著地“挤出”区域技术创新。
   ⑤本文提出了破解我国资源诅咒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资源产权改革为资源补偿制度的建立提供保障,资源补偿制度建立是资源产权改革的途径,两者是同一过程;首先,借鉴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资源产权改革及补偿制度较为的成熟模式,结合我国资源收益分配涉及多个主体的情况,提出建立公平的收益分配机制、协调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资源产权与事权关系,有效地完善资源税费制度是提高资源丰裕地自身经济能力的重点。第二,资源价格改革不仅仅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源地区摆脱资源诅咒的关键。第三,资源型地区开发应该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本产权的市场制度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实现人力资本产权的交易。完善人力资本的收益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能力分配相结合。引进外来人才与本地培养同时进行,注重转岗培训和再就业。一定要抓住国际和国内的机会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发挥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运用新技术延伸资源型产业链。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中介服务平台,促进各项创新资源在其创新主体和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顺畅流动,为促进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提供科学技术上的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