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监管新规下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案例研究 ————以正业科技“擦边球”高送转为例
【6h】

监管新规下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案例研究 ————以正业科技“擦边球”高送转为例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高送转动机文献综述

1.2.2 高送转市场反应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贡献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高送转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信号传递假说

2.2.2 流动性理论

2.2.3 价格幻觉假说

2.2.4 股利迎合论

3 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现状分析

3.1 2008

018年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现状分析

3.2 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监管政策的变化

3.3 我国上市公司“擦边球”高送转情况统计及分析

3.4 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一般动机分析

3.4.1 传达企业价值被低估的信息

3.4.2 股本扩张的需要

3.4.3 降低股价,提升股票流动性

3.4.4 助力大股东减持

4 正业科技“擦边球”高送转行为分析

4.1 正业科技简介

4.2 正业科技“擦边球”高送转事件描述

4.3 正业科技“擦边球”高送转能力分析

4.3.1 股本能力分析

4.3.2 股价能力分析

4.3.3 每股未分配利润和每股资本公积分析

4.3.4 企业成长性分析

4.3.5 从《高送转指引》新规看正业科技送转能力

4.4 正业科技“擦边球”高送转动机分析

4.4.1 缓解股权质押风险

4.4.2 配合限售股解禁

5 正业科技“擦边球”高送转效应分析

5.1 正业科技“擦边球”高送转事件中媒体机构的助推炒作效应

5.2 正业科技“擦边球”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前后的市场反应

5.3 正业科技“擦边球”高送转事件中政策监管效应分析

5.4 案例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相关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些年高送转股利政策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被炒的火热。高送转作为一种股利政策可以扩张股本、提高股票流动性、向市场传达企业发展良好的信号,但是伴随着高送转现象常常出现的是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比如大股东减持、配合定向增发、配合限售股解禁,在许多时候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针对这一现象,监管部门2017年明确表态将严治高送转并于2018年出台明文规定,对高送转概念股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同时新的问题开始显现,比如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政策监管进行“擦边球”高送转,此类高送转背后是有其特殊动机的。基于此,本文以深圳创业板正业科技为例,首先阐述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对我国高送转现状进行了描述,包括高送转监管政策的变化和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的一般动机。其次,对正业科技的“擦边球”高送转行为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从送转能力看,正业科技并没有很好地满足“低股本、高股价、高累积、高成长性”的特点,且与《上市公司高送转信息披露指引》新规规定的指标值相差甚远;从高送转动机看,其实施“擦边球”高送转更多是为了缓解股权质押风险、配合限售股解禁,给投资者造成了利益损害;从送转效应看,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正业科技高送转消息发布后的短期内获得了超额累积收益回报,但是伴随着高送转监管新规的发布以及深交所的问询,遏制“擦边球”高送转现象的政策监管效应凸显。最后,结合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现状和正业科技此次“擦边球”高送转中发现的问题,本文认为为了减少“擦边球”高送转对投资者造成的利益损害,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资者也应当强化对高送转的认识,完善投资意识;上市公司实施股利政策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才能获得市场长久青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