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辅助动脉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观察及对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6h】

新辅助动脉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观察及对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主要英文缩写词表

声明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图

综 述:子宫颈癌新辅助动脉化疗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通过对76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分两组:A组施行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后手术,B组直接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疗效。 2.检测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前、后及直接手术患者的肿瘤细胞增殖指数(LI)及凋亡指数(AI),分析新辅助动脉化疗对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3.为进一步探讨新辅助动脉化疗的作用机制及适应症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2006.1.-2008.12.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宫颈鳞癌Ⅰb-Ⅱb期的病例76例,分为A、B两组,A组46例先行新辅助动脉灌注栓塞化疗,视化疗效果选择下一步手术或放疗;B组30例直接手术治疗,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补充化疗或放疗。其中动脉化疗采用DSA下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髂内动脉前干灌注化疗,化疗方案为:卡铂300mg/㎡+博莱霉素30mg(总量)。 2.临床观察:测量动脉化疗前后宫颈癌病灶最大直径及其横径,统计A组动脉化疗有效率(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记录两组手术病例的术中出血量,并作比较;根据两组手术病例的病理结果统计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宫旁浸润率及阴道浸润率并作比较。 3.实验检测:以鼠抗人单克隆抗体、envision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化疗前(A1组)、化疗后(A2组)及直接手术(B组)3组宫颈癌标本的Ki-67指数(LI),以DNA片段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指数(AI),3组作比较。 4.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增殖与凋亡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A组宫颈癌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总有效率为86.96%,其中4例化疗后行放疗,余42例行手术治疗。 2.术中出血量,A组手术病例为364.4±111.5ml,B组为524.3±153.6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组手术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比B组少。 3.两组手术病例比较淋巴结转移率、宫旁浸润率及阴道浸润率,均无统计学意义。 4.化疗前组、化疗后组与直接手术组3组检测LI(%)分别为87.22±7.55、66.67±7.79、80.12±8.97,A1组与A2组、A2组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A1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2组较A1、B两组Ki-67指数降低。 5.化疗前组、化疗后组与直接手术组检测AI(%)分别为0.67±0.21、3.56±1.29、0.85±0.27,A1组与A2组比较、A2组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A1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2组比A1、B两组凋亡指数升高。 结论: 1.Ⅰb-Ⅱb期宫颈癌行新辅助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可显著缩小病灶体积,增加手术彻底切除病灶的机会,减少放疗及后续化疗可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宫颈癌行新辅助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后手术,与直接手术相比明显减少手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康复。 3.宫颈癌行新辅助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后,肿瘤细胞增殖显著下降、凋亡显著增加,提示动脉化疗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