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泰国中级汉语水平学生“给”、“使”、“让”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6h】

泰国中级汉语水平学生“给”、“使”、“让”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主要理论依据

2.1.1 对比分析理论研究

2.1.2 偏误理论的研究

2.2“给”、“使”、“让”字句的定义

2.2.1“给”字句的定义

2.2.2“使”字句的定义

2.2.3“让”字句的定义

2.2.4 泰语“???”字句的定义

2.3“给”、“使”、“让”字句的相关研究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目的与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问卷

3.3.2 对比分析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研究结果

4.1.1 针对泰国学生的学习情况

4.1.2 选择题中“给”、“使”、“让”字句的调查数据与分析

4.1.3 排列题中“给”、“使”、“让”字句的调查数据与分析

4.1.4 判断题中“给”、“使”、“让”字句的调查数据与分析

4.1.5 翻译题中“给”、“使”、“让”字句的调查数据与分析

4.1.6 调查结果分析

4.2 讨论

4.2.1 泰国学生在“给”、“使”、“让”字句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4.2.2 错误原因分析

4.2.3 教学建议

5 结 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泰国学生“给”、“使”、“让”字句的偏误分析调查问卷

展开▼

摘要

“给”、“使”、“让”字句是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尤其对初级和中级汉语水平的学生来说。原因之一是汉语“给”、“使”、“让”字句的语义相近,用法复杂,泰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混淆。为了解泰国学生在学习“给”、“使”、“让”字句时的偏误及其出现的原因,本研究对曼谷市潮州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合适的教学与学习策略。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和测试的方法,即用问卷形式让泰国学生泰译汉,选择,判断等。调查对象是泰国潮州中学高三汉语专业的40名学生,分析学生使用“给”、“使”、“让”字句的情况,并探讨偏误对泰国学生学习“给”、“使”、“让”字句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
  ①泰国学生在使用“给”、“使”、“让”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主要是错序类型、误代类型、误加类型及遗漏类型,其中错序偏误最多,主要原因是泰国学生会受到泰语语法结构的影响。
  ②泰国学生在使用“给”、“使”、“让”的过程中,出现偏误原因主要是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及学习策略不当、学生自身原因,其中母语负迁移影响最大,因为泰国学生习惯按照母语语法规则来做参考。
  最后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推荐教师应该把介词和动词区分清楚,并把“给”、“使”、“让”字在词性、语义、语用上的区别阐述清楚。希望通过该研究和分析可以提高泰国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