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事缺席判决制度的历史及启示
【6h】

民事缺席判决制度的历史及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缺席判决制度的研究现状及比较诉讼法史方法的引入

(一) 缺席判决制度的研究现状

(二) 比较诉讼法史方法的引入

二、古罗马缺席判决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一) 古罗马法定诉讼时期缺席判决制度考察

(二) 古罗马程式诉讼时期缺席判决制度考察

(三) 古罗马非常程序时期缺席判决制度考察

(四) 古罗马缺席判决制度历史沿革的启示

三、现代两大法系国家缺席判决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一) 英美法系国家缺席判决制度的历史考察

1. 英国缺席判决制度的历史考察

2. 美国缺席判决制度的历史考察

(二) 大陆法系国家缺席判决制度的历史考察

1. 法国缺席判决制度的历史考察

2. 德国缺席判决制度的历史考察

3. 日本缺席判决制度的历史考察

(三) 现代两大法系国家缺席判决制度历史沿革的启示

四、中国民事缺席判决制度改革的趋势

(一) 中国缺席判决制度的缺陷分析

1. 缺席判决界定模糊

2. 不利于平等保护当事人的权利

3. 不利于实现诉讼公正

4. 立法过粗,不利于实现诉讼效率

(二) 我国缺席判决制度的完善

1. 原告缺席的诉讼对策

2. 被告缺席的诉讼对策

3. 原被告均缺席的诉讼对策

4. 第三人缺席的诉讼对策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民事缺席判决制度是民事诉讼法中基本制度之一,虽自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施行以来就有相关的规定,但时至今日,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9条、第130条和第131条对民事缺席判决制度进行了一些规定,但是规定较为简单、粗糙。由于这些问题,因此在司法实务部门经常会出现能适用缺席判决而不适用缺席判决,而是反复地进行传票传唤,或延迟开庭审理,毋庸置疑,必定会限制缺席判决制度本身功能的发挥。目前学界关于民事缺席判决制度研究的文章不少,但鲜有人以比较民事诉讼法史为视角,探讨其背后共同的法理基础,从而给我国民事缺席判决制度改革提供启发性的意见。本文就试图用比较诉讼法史研究方法分析古罗马三个诉讼时期及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两大法系国家进行民事缺席判决制度改革历程背后共同的法理基础,虽然各国关于缺席判决制度规定有所不同,但其背后的法理基础却有着一定的共通性。诸如,都强调提高诉讼效率、追求诉讼公正以及对双方当事人权利的平等保护。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些适用于各国的普世价值理念。民事缺席判决制度上述的三个法理基础就是之,也是该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中国的民事缺席判决制度在改革的过程中以以上的法理基础作为改革的指导具有了可行性,也具有了必然性。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缺席判决制度的研究现状及比较诉讼法史方法的引入。这一部分主要叙述我国目前民事缺席判决制度的研究状况并分析了现有的研究方法之不足,提出以比较诉讼法史方法研究的意义,并说明下文选材的原因。
  第二部分,古罗马缺席判决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启示。古罗马历经了三个诉讼时期,虽然其缺席判决制度还存在者诸多的不足之处,但历经了三个阶段的改革后,也逐渐凸显出其对双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及诉讼公正的追求。
  第三部分,现代两大法系国家缺席判决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启示。本部分主要探析了英、美、法、德、日五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对民事缺席判决制度进行的几次改革,虽然各国规定迥异,但其深层次的法理基础却具有一致性。都体现了提高诉讼效率、注重诉讼公正、对当事人双方权利的平等保护。
  第四部分,中国民事缺席判决制度改革的趋势。在二、三部分的基础上,以以上分析总结出共通的法理基础为参考,分析了我国民事缺席判决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以提高诉讼效率、注重诉讼公正和平等保护双方当事人为目标,对原告缺席、被告缺席、原被告均缺席、第三人缺席分情况讨论,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并提出了原告缺席时,是否准许撤诉,必须征得被告的同意。为了保证尽可能的实现诉讼公正,应建立有限的异议救济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