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刑事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研究
【6h】

刑事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研究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刑事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概述

(一)刑事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内涵

(二)刑事裁判文书公开的意义

(三)刑事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意义

(四)我国刑事裁判文书上网的发展历程

二、域外刑事裁判文书上网情况

(一)美国刑事裁判文书上网做法

(二)英国刑事裁判文书上网做法

(三)欧盟国家刑事裁判文书上网做法

(四)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裁判我上网做法

(五)域外刑事裁判文书上网特点

三、刑事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范围

(一)上网刑事裁判文书的确定

(二)刑事裁判文书上网的例外

四、刑事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程序

(一)前期准备

(二)具体操作

(三)后续处理

五、刑事裁判文书上网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

(一)上网刑事裁判文书说理不足的问题

(二)上网刑事裁判文书瑕疵较大的问题

(三)刑事裁判文书选择性上网的问题

(四)社会民众有效获取的问题

(五)通过刑事裁判文书监督审判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刑事裁判文书是刑事案件处理结果的最终载体。刑事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是实现程序正义的需要,更是实现实体正义的需要。在人民法院受理的所有案件中,刑事案件的社会危害性较大,一直是司法公开的重要内容。然而,受“重实体,轻程序”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刑事裁判文书的整体质量不高,刑事裁判文书说理不足,瑕疵较多,刑事裁判文书上网具体操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刑事裁判文书上网进行梳理,革除弊端,才能使文书上网的价值得到发挥。本文从刑事裁判文书上网的理论价值入手,结合域外经验,明确刑事裁判文书上网的范围、上网的程序,最终对刑事裁判文书上网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完善。全文分为5个部分,约3万5千字。
  第一部分对刑事裁判文书上网公开进行概述。刑事裁判文书源于刑事审判活动,是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所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文书,本质上是法官裁判过程的公开。我国刑事裁判文书上网经历了初步规划、逐步发展、全面上网公开三个阶段。刑事裁判文书公开源于社会公众享有的知情权,是刑事审判公开的应有之义,是实现对司法权制约与监督的有效途径。以上网的方式公开刑事裁判文书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其能扩大文书公开的辐射范围,提高文书公开的时效性,统一裁判标准和繁荣法学研究,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对域外刑事裁判文书上网的经验进行介绍和比较。在刑事司法领域,裁判文书上网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当履行的新义务。域外刑事裁判文书上网许多共同之处,美国、英国、欧盟、中国的台湾地区都十分注重文书上网的制度设计;刑事裁判文书上网速度较快;注重上网平台的建设,构建多种类型的数据库,提供多样的检索机制;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和公民知情权之间的平衡。
  第三部分对我国刑事裁判文书上网的范围进行明确。上网刑事裁判文书必须生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下文简称《规定》),不上网的刑事裁判文书包括未生效的裁判文书、不公开审理刑事案件的裁判文书和不宜公开的刑事裁判文书。这三类例外中,刑事裁判文书的生效时间界定相对容易。其余两种为不上网刑事裁判文书的主要情况,但其规定相对模糊,实践可操作性不强,有待界定明确具体范围,为文书上网提供依据。
  第四部分是对当前我国刑事裁判文书上网的整个流程的剖析。刑事裁判文书上网前,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校对文书无误;明确时间限制;做好告知工作。在坚持“实名公开”的前提下,做好文书技术处理工作,在保证上网文书真实性的同时兼顾公民个人的隐私权。文书上网并不意味着整个上网过程的结束,上网后出现错误的文书撤回及网络舆情监督同样重要。
  第五部分分析了我国刑事裁判文书上网公开运行的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加以完善。只有对文书上网运行不断跟进,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首先,针对刑事裁判文书自身说理不足、瑕疵较多的问题,应加强法官撰写裁判文书的训练,提高法官证据分析和文书说理能力,在上网前对文书进行反复校对,确保文书上网零瑕疵。其次,制定便于操作的上网规定,确立义务性规范和不上网的法定程序,避免文书上网落空。再次,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文书公开平台和检索机制,便于社会公众获取。最后,在文书上网后进行跟进,使文书上网成为监督审判的有效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