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村镇银行法律问题研究
【6h】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村镇银行法律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村镇银行法律制度变迁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制度变迁理论

二、村镇银行法律制度变迁的历程及特征分析

(一)村镇银行法律制度变迁的历程

(二)村镇银行法律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

三、村镇银行法律制度的供给现状

(一)现行法律制度供给对村镇银行“营利性”的抑制

(二)现行法律制度供给对村镇银行“支农性”的抑制

(三)现有法律制度供给难以抵御村镇银行的贷款风险

四、外国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社区银行的经验借鉴

(二)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的经验借鉴

五、适应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的法律对策

(一)适应村镇银行“营利性”的法律对策

(二)适应村镇银行“支农性”的法律对策

(三)适应村镇银行风险防范及化解的法律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2006年起银监会颁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以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这个概念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揭开了农村金融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中,村镇银行的分布最为广泛,数量也是最多的。自2007年3月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以来,截至2016年6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412家,其中开业1371家。这十年来,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
  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村镇银行属于独立核算的一级金融法人,治理结构普遍简单而精练,具有决策链短、决策效率高的特点,再加上“地缘人缘”上的优势,与大银行比较,能有效规避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农村金融的增量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大缓解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村镇银行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存在的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其他扎根农村市场已久的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当前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下,原本就存在的短板进一步显现出来:现行的法律制度存在着对“营利性”和“支农性”这两大基本目标的抑制现象。在地理区位选择上,村镇银行基于成本等各个方面的考虑容易向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或中西部地区重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域倾斜。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弃农”倾向。在应对贷款风险方面的措施也不尽如人意,与不断出现的互联网金融、直销银行、民营银行等新业态相比,其业务品种单一、综合竞争能力较弱,在应对种种挑战时似乎显得有心无力。未来十年,村镇银行如何更好的发展自身值得我们思考。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现有的村镇银行的相关制度安排展开分析,通过分析其法律制度变迁的历程及特征及现有制度安排不合理的现状,并借鉴美国社区银行和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发展过程中先进的经验教训,提出村镇银行改革的具体建议措施,希望能够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本文除引言外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村镇银行法律制度变迁的理论基础。首先界定核心概念,包括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法律制度、村镇银行等。继而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进行理论剖析,为研究我国村镇银行法律制度的发展构建理论分析框架。
  第二部分为村镇银行法律制度变迁的历程及特征分析。首先阐述村镇银行法律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大体上可以分为2006年之前与2006年《意见》颁布之后,其次分析村镇银行法律制度变迁过程展现出来的特征,具体包括了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中夹杂了自然演进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渡性以及立法目标的转变。
  第三部分为村镇银行法律制度的供给现状。从现行法律制度供给对村镇银行“营利性”、“支农性”以及对风险的防范能力具体分析现行村镇银行法律制度供给抑制的现象。
  第四部分为国外农村金融机构法律制度的经验借鉴与启示。通过对发达国家美国社区银行及发展中国家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的分析,总结出可供我国村镇银行借鉴的经验。第五部分为适应村镇银行经营发展提出法律对策。与村镇银行法律制度的供给现状对应,针对“营利性”、“支农性”及如何防范风险方面分别提出具体的建议对策。

著录项

  • 作者

    洪仪婷;

  •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学科 财税金融法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煜宇,余涛;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银行法;
  •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制度变迁; 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