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梁漱溟宪政思想研究——以其社会构造论为视角
【6h】

梁漱溟宪政思想研究——以其社会构造论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梁漱溟宪政思想渊源

一、思想交错的时代背景

(一)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

(二)戊戌变法——康梁君主立宪主义

(三)辛亥革命——孙中山宪政思想

(四)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活跃

二、个人生平及家庭背景

第二章 梁漱溟的社会构造论思想

一、梁漱溟的东西文化观

(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

(二)东西文化差异之由来

二、梁漱溟的中国社会结构理论

(一)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的社会

(二)中国社会是职业分途的社会

三、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

(一)乡村建设运动之由来

(二)乡村建设制度之构想

第三章 梁漱溟社会构造论下的宪政思想

一、中国社会构造下的个人与国家观念

(一)公德与私德

(二)梁漱溟的国家观

二、中国社会结构下的自由与民主观念

(一)梁漱溟的自由观

(二)梁漱溟的民主观念

三、中国社会构造下的政治特殊性问题

(一)民治与党治

(二)中国宪政的出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之后,列强侵略,战争四起,文明衰弱,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人为了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进行了一次次的民族自救运动,旨在使国家强大,民族复兴,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梁漱溟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构造问题,意在建立新社会结构,拯救中国,最终实现宪政。
  本文从梁漱溟社会构造论出发,剖析中国社会结构的内在机理,社会构造论包括:一、东西文化观;二、中国社会结构理论;三、乡村建设理论,其中东西文化观包含中西文化内容及其差异,中国社会结构理论是其核心,主要分析“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而乡村建设理论则是梁漱溟宪政运动的理论基础,包含着对中国问题的解决以及对中国未来社会的构想。虽然梁漱溟社会构造思想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但不能否定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卓越贡献。
  梁漱溟的宪政观,蕴藏着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分析,本文即从社会构造论角度分析梁漱溟的宪政观,主要分析:一、梁漱溟关于“德”的观念以及国家观;二、“自由民主平等”观念;三、中国为了实现宪政而走的两条路——民治与党治,并证明这两条路在中国都行不通;四、中国宪政的出路——立足本国固有精神,改变中国社会结构,培养新习惯、新礼俗,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民主精神相融合,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变,从而实现宪政。
  虽然梁漱溟的宪政实践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他的思想在中国宪政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无愧于他“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的人生写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