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蒙古族文学:现代化转型与世界化趋向
【6h】

蒙古族文学:现代化转型与世界化趋向

 

目录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说明

二、选题缘由及意义

三、研究概况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学外部环境

第一节 社会结构

一、生产方式:从农牧业转向工业化

二、政治体制:从封建制转向民主制

三、文化形态:从传统文化转向现代文化

第二节 新式教育

一、创办新式学校热

二、出版教科书热

三、传播科学知识热

第三节 知识分子阶层

一、贵族出身的知识分子

二、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

第二章 文学生产传播形式

第一节 出版机构

一、出版机构简介

二、出版物

三、出版机构经营机制

第二节 载体语种

一、蒙古文作品

二、汉文作品

三、其他语种作品

第三节 传播渠道

一、口头传播

二、手抄本传播

三、印刷本传播

第三章 文学内容形式

第一节 世界性主题

一、传播人文思想主题

二、歌颂革命英雄主题

三、崇尚科学精神主题

第二节 现代主义创作手法

一、象征手法

二、意识流手法

三、新形式的探索

第三节 外来影响

一、翻译外国优秀作品

二、创作外国题材作品

三、学习先进思想传统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1912年到1949年是蒙古族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时期多个国家民族的文学呈现出全球化趋势,蒙古族文学也开始与世界文学合奏。本论文运用统计学、社会学、文艺学、传播学等研究方法和比较文学视角围绕外部环境、生产传播形式、内容形式对1912年至1949年间蒙古族文学的现代化转型与世界化趋向进行了考察和讨论。论文由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交代了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概况、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一章,主要从社会结构、新式教育、知识分子阶层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蒙古族文学现代化转型与世界化趋向的外部因素。通过对文学外部环境的研究,发现20世纪初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内蒙古地区开始创办新式学校,编辑出版教科书,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在此情况下,形成了由贵族及平民出身的人组成的知识分子阶层。笔者认为这是蒙古族文学发生现代化转型与世界化趋向的前提条件。第二章,主要从出版机构、载体语种、传播渠道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文学作品的生产和传播。1912年到1949年间在张家口、北京、沈阳、呼和浩特、新京等地建立了书局,这些出版机构中对蒙古族现代文学影响比较大的有北京蒙文书社、东蒙书局、察哈尔蒙古图书编译馆、主席府印刷所等书社。这些出版机构在经营管理方面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由于出版机构的增多和出版技术的提高,出版物的数量及种类明显增多。现代新式教育秩序的建立培养出了一批文人,他们精通蒙、汉文,甚至有的会日语、藏语等多种语言。从而文学的载体语种变得丰富,读者也接触和阅读了蒙古文、汉文、日语、藏语的作品。所以在本章中提出了现代文学的生产和传播形式发生变化的观点。第三章,主要从世界性主题、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外来影响等三个方面阐释了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现代作家创作的作品中不仅有传播人文思想、歌颂革命英雄、崇尚科学精神等具有普遍性的流传于全世界范围内的主题,而且他们尝试了象征、意识流等现代主义创作手法,还探索了新的文学形式。此外,某些现代知识分子作家、文人通过在日本等国家学习和工作,受到了外国的影响。他们为了开启民智、振兴国家,翻译外国的优秀著作、创作外国题材作品以及学习了先进思想传统,从而使文学内容变得新颖且丰富。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归纳,提出了从20世纪初叶开始蒙古族文学发展轨道产生蜕变,从传统文学形态转向世界文学形态,从地域文学范畴走向世界文学范畴,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相呼应,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发生现代化转型与世界化趋向的观点。

著录项

  • 作者

    希力木格;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满全;
  • 年度 202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现代; 蒙古族文学; 现代化转型; 世界化趋向;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