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彩叶草叶片呈色的生理特性及其花色素苷性质研究
【6h】

彩叶草叶片呈色的生理特性及其花色素苷性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1章文献综述

1.1彩叶植物概述

1.2花色素苷概述

第2章引言

第3章彩叶草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

3.1材料与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3结论与讨论

第4章彩叶草叶片呈色的生理生化研究

4.1材料与方法

4.2结果与分析

4.3结论与讨论

第5章彩叶草光合特性

5.1材料与方法

5.2结果与分析

5.3结论与讨论

第6章花色素苷理化性质分析

6.1材料与方法

6.2结果与分析

6.3结论与讨论

第7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彩叶草(Solenostemon scutellarioides)又名五色草、锦紫苏、洋紫苏、紫苏、老来少、五彩叶等,为唇形科鞘蕊花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一种典型的彩叶植物。其叶片鲜艳多彩,叶面色彩的变化极多,色彩对比鲜明,观赏价值极高,是目前园林造景常用的观叶植物。其叶还能入药。彩叶草的叶色表现是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改变植物叶片中各种色素的种类、含量以及分布形成了多彩的叶色。本研究以五个不同叶色的彩叶草为材料,研究了叶片呈色的生理特性包括生理生化指标、光合特性、叶片呈色与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及花色素苷的理化性质。这对于掌握环境因子与叶片呈色规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色素的代谢合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彩叶草栽培生产、园林应用及其花色素苷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对彩叶草叶片的形态解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色素苷主要分布在上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叶片上表皮细胞较大,呈乳突状。叶片呈现红色主要是由于叶片的上表皮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花色素苷,而绿色叶片的呈色主要是由于叶肉组织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其叶片的解剖结构还表明彩叶草不具备抗寒性,不适合在北方露地栽培。 随彩叶草叶色的不同,叶片中有关生理生化变化如下:彩叶草叶片的呈色是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以及花色素苷共同决定的,基本而言红色叶片的花色素苷含量明显高于绿色叶片,而绿色叶片其叶绿素含量也相对较高;花色素苷的年变化表明:花色素苷含量一般在春秋季较高,叶色较艳,观赏效果好,夏季受高温、强光的影响,含量有所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与各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有关,随着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而其值随之增加;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正相关,PAL是彩叶草叶片花色素苷代谢的一个关键酶;细胞液pH值稳定,呈弱酸性。 利用CB-1102便携式光合蒸腾仪采用开放式气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彩叶草光合作用的LCP在28~164μmol·m<'-2>·s<'-1>之间,品种间相差较大。彩叶草光合作用的LSP在1707~1920μmol·m<'-2>·s<'-1>之间,晶种间相差较小,表明彩叶草属于喜光植物,对光照的需求较高,在栽培生产中应选择光照充足的地方种植。彩叶草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净光合速率在夏季晴天中午大幅降低,存在“午睡”现象;年变化规律依品种差异呈双峰曲线和单峰曲线,双峰型曲线,第一个高峰在6月,第二个高峰出现在9月;单峰型曲线最高峰出现在8月。彩叶草花色素苷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彩叶草花色素苷在室内、强酸性及低温条件(80℃以下)下稳定性较好,相反在室外、高温下容易降解;受Fe<'2+>、Fe<'3+>影响较大,其它金属离子对其无不良影响;氧化剂Vc、(NH<,4>)<,2>S<,2>O<,8>与H<,2>O<,2>均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加均会使花色素苷溶液颜色变浅:强还原剂Na<,2>S<,2>O<,3>对其影响较大;在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中除苯甲酸钠对其影响较大外,葡萄糖、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对其均无不良影响;在贮存、应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常时间的高温、光照及使用铁制容器保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