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藏小学3、4年级儿童提问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6h】

汉藏小学3、4年级儿童提问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文献综述与研究构想

1.1儿童提问的意义

1.2儿童提问的研究源起

1.3儿童提问的界定

1.4儿童提问的理论基础

1.5儿童提问的实证研究

1.6问题的提出

1.7本研究的构想

2实验构想

2.1实验目的

2.2测评材料的编制

3实验结果

3.1方法

3.1.1被试

3.1.2实验材料

3.1.3实验设计

3.1.4实验程序

3.1.5评分过程

3.2结果

4.分析与讨论

4.1呈现方式、年级、民族对提问的影响

4.2民族和地域对儿童提问的影响

4.3呈现方式对提问影响的差异分析

4.3两个年级小学生提问的比较

5.总结与展望

5.1汉、藏3、4年级小学生提问的异同

5.2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3本研究的不足

5.4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展开▼

摘要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始。提问,包括对自我和他人的提问,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是人类探寻和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提问,是问题发现的外在表现,是把所发现的问题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提问中,主体需要清楚、准确地表达问题,这使得主体对问题的意识更加清晰,思维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从而提高思维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能更好地传递给别人,达到交流的目的。因此,儿童提问是一种儿童主动发起的言语交流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取相关知识,它的发展与儿童言语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交能力发展等密切相关。 研究儿章提问的理论基础包括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主义,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社会文化理论、建构主义和元认知理论。认知主义认为,儿童的提问行为反映了他们的思维过程。提问既可以促进个体心理结构的内涵不断充实,还可以通过提供新经验来引起个体原有心理结构并促使其向新的心理结构转化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儿童和社会是相互关联的,儿童世界是通过互动和个人自身的过程而形成的。维果茨基把提问看成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社会交互作用,特别是在儿童和更有知识的社会成员之间合作性的对话,是儿童获得构成社会文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所必须的。此外,提问作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从而被赋予了民族传统色彩。社会传递影响的深远性和基础性是研究地域文化对儿童提问影响的重要基础。建构主义者费谢尔则认为,儿童是通过对引起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促进思维和技能的发展。并且,只有那些得到环境支持的提问才会使思维发展到高一级水平。就一个儿童所能表现出的最佳思维水平而言,提问的发展表现出一种思维发展的进步,但只有那些在受到最多支持的环境中得到训练的思维才能发展至最理想的水平。元认知理论认为,提出问题要求个体在掌握一定量的信息基础上,从各种已知信息的不同组合当中寻找待解决的问题和目标,产生问题到提出问题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认知策略。元认知理论揭示了提问的内部机制,促使学生监控自己的思考过程和保证选用合适的策略,在如何培养提问的能力方面给我们提供了理论和技术的指导。国内外相关学者围绕儿童提问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各年龄段儿童的提问数量、提问质量和提问频次上都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同时,大量的研究还发现,影响儿章提问的因素很多,如儿童的性别、情绪状态、认知状态、儿童的自我满意度、其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生活地区、班级氛围、教室座位安排、问题的回答方式、刺激材料属性、儿童对刺激材料的熟悉程度等。 但在对已有研究的梳理过程中发现,已有研究对象往往集中于同一地区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群体,而国内的研究基本上也只选取了汉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缺乏对其他民族学生的相关研究。有部分研究在取样时可能也包括了少量非汉族儿童,但在统计分析中基本略去了民族因素,因此,国内目前缺乏对其他民族儿童的相关研究,对比研究也相当匮乏。由于已有研究大多数缺乏不同文化背景对儿童提问影响的探讨分析,使得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可推广性受到制约。因此,本研究分别以藏、汉两族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二者在提问中所表现出的异同,对这些异同的关注有可能引导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儿童提问的特点和本质,也可借以考察影响儿童提问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尝试通过实验,考察藏、汉两族3、4年级小学生在提问中所表现出的共性与特性,并初步探讨导致二者异同的相关因素,从而丰富和扩展对提问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体现差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不同地区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特别是民族地区的课程改革)、教学策略选择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研究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跨文化的角度,自编了3、4年级儿童提问测查问卷,用以研究重庆地区和西藏拉萨地区共256名3、4年级小学生之间的提问差异。该问卷用实物和文字材料两种方式呈现问题情境,并从变通性、新颖性、深刻性、精致性、科学性5个指标对两族儿童的提问情况进行了量化考察。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年级的增加,两族儿童的提问数量都不断增加。(2)呈现方式对西藏地区儿童提问的质量有相当显著的影响,对重庆地区的儿童的提问质量在深刻性和精致性两个指标上有相当显著的影响。(3)区域环境对儿童的提问质量有很大影响,师资、语言等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在后续分析中研究者发现,由于实验采用了纸笔测验法,对儿童的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导致儿童提问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且书面呈现方式未能完全真实反映儿童的提问能力,因此,有必要发展对儿童提问进行研究的更加有效和客观的评估方法。同时,由于本研究主要只对思维品质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考察,以后可深入考虑思维产品、思维层次方面的内容。此外,影响儿童提问的其它相关因素还相当多,应该将研究对象置于一个生态环境中全面分析,才能为促讲儿童发展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