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学术年会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学术年会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四川雅安
  • 出版时间: 2013-12-20

主办单位: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进入新世纪,四川高等教育和全国一样,取得了跨越式大发展,从2000年到2012年,普通高校从42所增加到99所,在校博士生从2 911人增加到13 227人,硕士生从11 578人增加到72 399人,本科生从153 875人增加到704 011人,高职(专科)生从81 595人,增加到509 669人.无疑,这样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高教战线的成绩是辉煌的.目前,当高教从大发展转入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情况下,四川高教也面临新挑战、新问题和新矛盾:规模发展、实现《纲要》规定的事业发展目标与当前提高教育质量、严格控制规模发展的方针之间的矛盾,四川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与四川博士生、硕士生培养规模偏小的矛盾,四川广大学子渴望享受本科教育与省内本科院校到省外招生量高于省外高校来川招生量的矛盾,发展高职教育、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和传统的用人观、求学观的矛盾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学位结构偏低的矛盾等。
  • 摘要:大学文化由其理念要素、制度要素和特色要素构成,由这三个要素,推论出大学文化的内涵与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密切相关.通过对大学文化内涵的充分挖掘,论证了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更是大学文化的本质属性.
  • 摘要:大学科技园是高等院校技术成果的转化平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园及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区.对高校来说,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科技园为此提供了平台.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学科技园已初具规模,联盟和区域性国家大学科技园达到了22家.本文主要以22家科技园为样本,分析我国区域性大学科技园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要增强思想重视,加强科技园自身建设,大力倡导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管理经营模式,要突破大学科技园的资金瓶颈,就要引进多元化投资融资方式,加强区域性国家大学科技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科技园之间的优势互补。
  • 摘要:办学定位是一所学校对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部属师范大学一般定位于世界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省属师范大学大多定位于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地方师范学院主要定位于区内一流、教学型、综合大学.教师教育是师范院校的传统优势,教师教育特色是师范院校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部属师范大学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办学的比例最高,省属师范大学次之,地方师范学院最低;中部地区师范院校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办学的比例最高,东部地区师范院校次之,西部地区师范院校最低.综合化转型过程中的师范院校应当保持学校历史的连续性,通过寻求新的生长点培育学校发展的教师教育特色,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
  • 摘要:行业特色型大学只有主动融入国家发展的时代要求,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把握行业发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战略需求,提供强大的科技、人才和思想支撑,才能引领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
  • 摘要:梦想,能让人看到希望,产生动力,她犹如海上的明灯,引导远航的船只顺利航行;犹如机场的雷达,时刻引导空中飞行器正确飞行;犹如路上的路标,指引迷路的人们清楚自己的方向.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就等于是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一个民族没有梦想,必定是一个处处被动挨打的民族.今天,西部新建本科院校更应该教育、引导学生胸怀理想、心系祖国,发奋学习,报效祖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吸引优质生源前来深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大投入,提高老师们的待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校园环境,使老师们愉快地工作,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选出一位优秀的校长,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创出自己的品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校校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 摘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民办高职院校谋求生存与发展、探索特色办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民办高职院校应从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搭建学生创业实践平台、营造创新创业实践氛围、结合专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等方面加强改革,建立起适合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
  • 摘要: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新生事物,高校新校区的中心任务是稳定有序的教学工作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教务管理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文章主要阐述了四川农业大学在新建校区中教务管理部门的定位与作用,通过一系列教务管理服务措施,同时强化教务管理队伍的素养,从而实现服务对管理本质的回归,为高校新校区教务管理的实践与探索提供参考意义.
  •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的体制不断完善,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仍存在着高职院校的吸引力不足问题.本文阐述了中国高职院校吸引力不强的表现及其原因,并以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突显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就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增强社会影响力,加强示范院校建设,通过政策导向,提高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经济地位。
  • 摘要:眼下,西部地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西部大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及时颁布,给这一片神奇、美丽、富饶的土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西部正沐浴着时代的春风,踏上奔驰的列车一路前行!而制约西部经济飞速发展的是人才匮乏、科技落后,西部新建本科院校首先要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有道德、有文化、高素质复合型的深受社会欢迎的人才!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工应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些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接受传统教育,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接受法制教育、警示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日常劳动教育活动中,大张旗鼓地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温馨、和谐、幽静的校园,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共同育人,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特别强调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提出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深化改革,内涵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面向未来的战略转型,是高等教育实现"两个百年"梦想的战略需要,也是建设高教强国的内在要求.本文拟就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增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谈点粗浅认识.提出要提高增强科研能力认识的紧迫感、责任感,改革体制机制,增强科研创新能力,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平台的深度融合,努力建设一支科研能力强的宏大教师队伍,加强高校科研的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完善正确导向的科研评价标准。
  • 摘要:根治大学的“四风”乱象,最根本的是要去高校行政化。一是政府要转变观念,不能将大学作为一般的行政机构来对待,更不能将本与大学无关的行政职责过多地赋予学校。二是建章立制,着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大学制度,真正还大学在党的领导下自主办学的地位和权力。三是大学要有自律意识。大学要实现自主办学,大学保持独立精神是前提,因此,大学要有抵制各种诱惑的自律能力和精神操守。要始终坚守追求独立和真理的办学目标,提升自主办学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既不为媚俗而随波逐流,也不能孤芳自赏而凌空虚舞,更不能为利所驱被世所垢。
  • 摘要:学风是评价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更是一所大学能否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通过一定途径,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诚信、修身、立德教育水平,为此,提出几点建议。开展诚信教育,以高尚师德师风引领优良学风;强基固本,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保障学风建设,多措并举,形成教育合力,夯实学风建设基础。开展修身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健全规章制度,形成教育计划,从源头上保证学风建设。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必须要找准活动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突出育人主题。
  • 摘要:艺术学科由文学下的一级学科升为与文学并行的门类,对于艺术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都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长期以来高校正在实践的"产学研用"之路.论文通过对国内"产学研用"历史的梳理,提出"产学研用"结合的市场化特点和市场化趋势,并提出当今艺术学科独立背景下须关注的三个问题,高校"产学研用"的现实问题及国内高校解决问题的途径,要以校园为主体,以地方行业系统为依托成立“产学研用联盟”。
  • 摘要:作为基本职能之一的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的灵魂和发展的动力.教学与科研理应相互协调,但现实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较为突出.如何充分利用优质科研资源,寻找教学与科研最佳结合点,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科研与教学关系,在剖析成因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一问题,详细阐述了多年来构建的"一平台、两层面"科研促教学新体系的基本做法,并通过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制度支撑。近年来,“一平台、两层面”科研促教学体系已使全校74个专业共计6万余名本科生受益,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农林学科专业类群中的优秀学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双支计划”明显提高了教师学术水平,导师指导本科生水平随之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明显提升,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数量逐年递增,质量不断提升。
  • 摘要:师徒规训研究生培养范式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逻辑,也存在过分强调学科专业排他性的局限,不利于研究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范式对于改变高校"高墙自闭症",打破学科壁垒、突破体制机制限制、释创新要素活力、弥合理论与实践鸿沟,培养研究生开放思维、创造人格、创新能力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价值,而理念引领、平台支撑、机制推动、文化保障是我国研究生培养范式转换的基本路径.
  •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核心教育理念.以农科为特色的四川农业大学,近年开展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实践活动,探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路径,初步构建"四位一体"互动式立体化教学体系——学习委员会机制的设立,生-生互动之三大平台,生-师-生互动之主体模块,校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教改得到大学生们的肯定,其教改成果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 摘要: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教育的质量不仅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影响,而且受到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的影响,高校应重视内部质量体系建设,尤其要注重经费保障机制、师资队伍保障机制、内部质量评价机制建设,以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摘要:宜宾学院作为师专升本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保持与凸显教师教育特色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目前,宜宾学院已形成"2.5+1.5"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教育核心课程体系,注重师范技能,促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教育改革初见成效.反思宜宾学院教师教育改革实际,必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改革提供有利借鉴.
  • 摘要: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差异,即教育"类型"而非教育"层次"的角度理解二者的差别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知识论、人才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入解读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以期更充分全面地理解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质量标准.就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而言,除学业能力外,更需要强调与一定职业(群)相联系的职业能力的获得,强调具体工作和生活中实践性能力的培养,强调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实践性能力的重视。也即由学术的能力观转向职业的能力观。对毕业生是否有能力的判断,也有所改变,传统上认为“能力”表现为学生是否掌握了陈述性知识,而新的能力理念清晰地体现出其可操作性的表现。作为高职教育实施机构,确保高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首要条件就是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准。可见,从类型的角度来区别认识高职教育的质量观,才能确立符合高职教育自身的质量标准,并保证教育质量标准“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
  • 摘要:本文以建立特色药材"专家大院"为例,通过分析其前景和运作模式,总结了专家大院在特色药材生产基地发展中的优势,高校应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促进药学学科产学研一体化.rn 在特色药材“专家大院”的建立过程中,充分发挥药学学科的优势,建立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以科技力量来有效控制药材质量,在保证科研、培养学生的同时,促进农业生产,也为农业院校药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性道路。至目前为止,与荥经地方政府及企业合作已建立天麻种植基地,并获得省级富民强县项目的支持,“产学研一体化”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势必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rn 建立特色药材“专家大院”不再是单一、孤立的药材种植技术推广,而是充分调动现有资源,包括高校科研平台和人才资源、企业设备和资金资源、农村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政府政策和经济支持资源等有效整合;将药学科研技术直接全面的引入农村,把科研人员、成果、项目与技术采用者合理联系起来,以科学的手段推动特色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为推动科研的深入、成果的转化、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作出了贡献,也进一步促进了高校产学研的一体化。
  • 摘要: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科学的内涵与天然的合理性.与大学学术相背离而陷入困境的中国大学权力运行机制具有文化官本位特征、组织结构等级化特征以及行政权力垄断特征.只有提供大学学术制度供给、改变大学学术治理结构和遵循大学学术权力逻辑以打破原有的困境及特征,才能重塑中国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
  • 摘要:由于诸多原因,地方本科院校目前所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有效性低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界定了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内涵,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标准,对于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n 内江师范学院近年来大力推进“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育人模式,在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学、体育教育、工商管理五个专业开展试点。在试点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评估中心的评估督导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指导作用和教务处的管理检查作用,并在多层面上加强推进育人模式改革的动力建设。实践认识是:育人模式改革不仅要在理论建构上有效,还要在实施操作上有效,因此加大动力建设是育人模式改革有效的现实保障。要建构配套的激励机制,要营造激励型文化,要相信广大教师有创新的潜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只要给他们更多的引导、机会、支持、肯定,给他们更多的真诚、关注、鼓舞,更多的耐心、宽容、等待,就可以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工作动力。
  • 摘要: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电子商务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环节,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练功场所.电子商务校内实训基地功能科学合理的界定,教学实训项目的研发,校内实训基地的布局及配套设施等各项工作都需要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硬件设施的教学服务功能,有效的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本文以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为例,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给出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发展方向,为校内实训基地的未来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持.rn 电子商务实训室的建设是为了给学生创建一个可以扮演不同岗位角色的平台。校内实训项目的教学实施既能稳步提升学生的商务技术业务能力水平,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生涯发展潜力。因此,结合校内实际的情况,我们针对电子商务教学实践项目的不同需求,对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给出了明确的功能及定位。首先明确了实训室需要满足的实训功能,才能进行所需建设的预算、内部装修的设计、软硬件设备的选购等后续工作。以上述淘宝大学生创业基地为例,给出的主要功能定位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下主要有:网络营销活动的前期策划、创业项目小组团队活动的开展、网络商品的拍摄、物流商品的打包、项目会谈、相关技能培训等。线上的活动主要有:网络营销策划活动的实施,网络商品图片的后期制作、独立营销网站的制作等。对于仿真模拟软件实训室的建设,功能定位就比较简单了,就是实现仿真模拟软件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 摘要:大型仪器设备在高校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与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从仪器的科学配置、高素质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制度创新以及维护经费投入等多方面继续努力,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系,引进资金和人才,切实解决大型仪器设备在管理、使用和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研和教学最大限度地服务,提高学校在“酿酒”特色的科研能力,为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酿酒”相关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 摘要:以本院法医学系部网站为依托,改造建立基于无线局域网的网站,以实现本专业师生课外访问网络教育资源和系部资讯的目的,具有访问便利性、专业相关知识丰富等特点.为了保证无线传输的质量与可靠性,安装的无线接入设备( AccessPoint,AP)功率宜选择60~100 mW,放置在房顶或稍高位置的墙壁,从而保证无线信号的无死角覆盖。此外,基于对访问的有效用户带宽的考虑,可适当增加AP数量,基本保证每个AP可以接入20~30个无线用户。AP设备利用自身的10/100 M以太网端口,通过以太网供电(Power Over Ethernet,POE)和连接局域网交换机及无线网络控制器。所有无线终端(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通过就近的AP接入网络,访问整个网络资源。采用第三代网站技术对原有系部网站进行修改与完善,以实现信息采集、编审、发布和管理。同时,建设的网站重在实现基本功能,对性能、安全性等其他方面并没有过高要求,因此,采用相对简单、成熟的基于微软Microsoft Windows 9X或XP或200X平台的ASP-IIS+SQLServer的技术路线。WEB系统开发平台采用重庆悦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HIWEB网站快车系列(校园版),该系统是具有第三代网站建站技术的开发平台,无论在稳定性、负载能力、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同时,创新的可视化标签系统和数据模型功能大大降低网站建设和日常维护的工作量。
  • 摘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集信息科学、计算科学与计算机应用软件为一体的宽口径的本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同时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与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本文针对目前高等代数教学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从四方面人手,提出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目的是培养的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与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进一步增强科学研究能力.
  • 摘要:大学的魅力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在于大师的超强教育力.大学教师的教育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它事关大学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大学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目前,关于教育力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为了更好地提升大学教师的教育力,充分发挥大学教师教育力的功能,本文主要讨论大学教师教育力的概念、结构、思想基础以及大学教师教育力的提升.教师的教育力是检验教师教育艺术的试金石。教育家式的教师要求教师精通教育学知识,坚持以学生为本,用世界的眼光看教育,用超前的思想引领发展。教育家式的教师,简言之,就是真正懂得什么是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为此,教师必须深爱教育事业。深爱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包容学生,发扬民主,教师就会被学生引以为知音同道,对话、沟通、交流,一切都会成为自然,教育力就会发挥出成为推动学生发展的最强劲的力量。
  • 摘要:人才培养离不开社会需要,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调查分析基层中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对于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更好地适应基层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体掌握基层中医人力资源的状况及需求情况,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改革奠定基础,学校组织有关部门对西部五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云南省、贵州省)部分医疗机构的中医人力资源状况等进行了调研.提出要着力提高中医专业毕业生的竞争能力,培养适应基层医疗卫生保健工作需要的中医全科人才,面向中等城市培养高水平的中医临床人才。
  • 摘要:从中医药人才需求、高校毕业生质量调查及专家咨询入手,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分析了中医药人才的特质,提出了"能力主导"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包含"理念与目标系统"、"途径与方法系统"、"评价与监控系统"三个维度的中医药能力型人才培养体系,开办了中医药能力型人才培养特色班,进行了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实践,在中医药能力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 摘要:古巴教育重视人格的培养,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了古巴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社会生活的道德规范,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并能在社会中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这既是古巴教育成为奇迹的秘诀之一,也是古巴教育成功的保障。为此,可以得出以下启示:rn 第一,提升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视,建立高校学生人格培养目标体系。从在目标体系中,横向上提高学生人格培养的普遍性,特别是将培养计划普及到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学生;纵向上从层次性和针对性出发,对不同年级段和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正如古巴教育中针对学生两个“不同”涉及人格培养方案。rn 第二,构建学生人格培养协同教育原则。将人格培养教育渗透至其他学科教学中,抓好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rn 第三,将学生人格培养寓于实践活动之中。各高校应当通过校内外教学实践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调节自己,主动去思考问题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职业教育,让学生能尽早地确定自己的职业人生规划,为社会专业人才的发展奠定基础。rn 第四,将学生人格培养寓于思想理论课之中。重视教师在学生人格培养中的引导作用。在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当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讲授重点围绕学生人格培养来开展。
  • 摘要:高职院校应在创建创新型国家的事业中作出贡献.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本文结合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多年的改革探索经验,在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方向、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策略和政策保障三大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高专业教师的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水平。高职院校必须修改完善工作量判定标准,重视教师创造性劳动付出,通过申请备案、过程监督、综合考评等方法对教师在科技创新和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工作进行公正的评价和奖励,提高广大教师的创新积极性。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应更加关注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建设,逐渐增加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立项数量和经费支持力度,促进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发展。
  •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一直是高等艺术院校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艺术人才,推动社会文化繁荣是当下艺术院校发展的目标.本文通过对高等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以及现存问题的分析,试图探讨如何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要建立合理的教学和课程体系,提升教师人文素质水平,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 摘要: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模式目前在国内尚无成例可循,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一体两翼三结合"的非遗教学模式,其中“一体”——“培养具有非遗意识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两翼”——“校内本体建设”与“校外平台搭建”;“三结合”——理论研究、课程教学、活动拓展。并反思在这种模式下非遗教育存在的问题:学生对非遗文化缺乏认同感教师对非遗文化缺乏亲身体验。
  • 摘要:众所周知,教学研究在保障独立院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当今社会,学校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时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改革需要教学研究参与,需要以教学研究为先导,需要教学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许多学校提出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的口号符合新形势的要求,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过程中,远程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硬件设施和办学规模的扩张上尤其引人注目.但是,远程高等教育质量却一直令人担忧.为了更好地促进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构建完善可行的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势在必行.文章尝试以拉斯维尔的"5W"传播模式为基础,分别研究了远程教育过程的5大传播要素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并从教育传播学的视角提出了完善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点建议:国家和社会从外部引导规范远程教育质量保障,强化师资从源头上保证远程教育质量,新技术手段从学习方式上丰富学习者体验,评估再反馈确保远程教育质量螺旋上升。
  • 摘要: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2003年至今十年来高校研究性教学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当前对高校研究性教学的研究热度成理性平稳发展状态,研究重点以微观的应用研究为主.同时,基金资助不断增加,但核心期刊发文量与被引频次未能与基金资助形成正相关,这与国家重立项轻结果、高校重数量轻质量、个人重名利轻学术有关,因而需要在国家信息层面共享的科研管理与资源配置下,遵循学术研究的规律,完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倡导研究人员以纯粹的学术研究精神,为高校研究性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 摘要:东软学院将国际流行的CDIO培养模式拓展为东软T-C教学理念,体现了多方面一体化的教学思想.学校教师运用课堂的平台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到教师主动开展的学生评教很有效果;既帮助了教师自我提高,又增强了学生参与大学民主管理的意识.提出了9种课堂教学思路依据了CDIO教育一体化的思想。是学习书本与实践提高的一体化,提高专业技能和塑造职业素质的一体化,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的一体化,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一体化,专业学习与职业教育的一体化,知识、能力及素质并行提高的一体化,发散思维与聚焦思维的一体化,专业教育和语言教育的一体化,尊重权威学说和大胆变革创新的一体化。要在涉及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构成要素方面开展解放思想和变革创新活动。对于一直以教师为决策者的课堂教学而言,没有教师的开放性思维,就不存在先进CDIO培养模式的真正落实。
  •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践研究与方法、访谈法等科研方法,从四川民族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方案入手,对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及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探讨.根据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指出其面临的新形势,以期为新建本科民族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思路.提出要扎实推进学分制改革,继续拓展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开展休闲类体育,体现办学特色,建立大学生体育协会,设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
  • 摘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能力成长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方向,也是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高等学校教育理念要求高等学校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高等学校管理.成都东软学院优化原有的组织结构,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供组织保障,为促进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摘要: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高职高专土建施工类专业的特点,从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的机制上探讨了在土建施工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把《四川省建筑施工工艺标准》融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成为有益的措施.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基于施工工程的项目教学,整个思路是以项目为载体,第一部分为施工各项验收规范(评优标准),第二部分为如何做才能达到各项验收标准,最优的选择就是四川省建筑施工工艺标准。通过以施工各项验收规范(评优标准)为主线把四川省建筑施工工艺标准和基础理论贯穿于实际的教学项目中。
  • 摘要: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实验中心"广播电视制作分中心",自2010年获批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来,秉承"宽口径、厚基础、一专多能、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思路,树立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协调发展的现代实验教学理念,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广播电视编导类专业学生本科四年能不间断地获得锻炼创新实践能力的机会.
  •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这一系统工程中很重要的部分,它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开设的目标:一是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四川农业大学在校党委和学校宣传部、教务处的支持下,在政治学院的具体领导下,从2010年开始,大胆实践,开展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的探索.第一,适当在学生中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对于他们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必要的指导。这主要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浓厚兴趣的部分同学和有考研计划的那部分同学,可以组织这部分同学在课堂外大量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使他们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知识点。第二,适当增加老师数量和提高老师质量。针对考试方式改革带来的老师工作量增加的问题,相应也要求增加老师的人数,并提高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能力,可以为老师开设一些短期培训班,可以对老教师配备教学助手;另外对老师增加的工作量在计算课时酬金时也可作适当的考虑。第三,强化老师的教学责任心,对学生考核时应尽量做到公平与公正。对学生的作业、科研小论文、读书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和期末材料作文等成绩的给定,要坚持由3-5个老师组成的评定小组的多主体综合评价,避免某个人说了算。另外对有争议的考核结果,应有复议制,允许学生申述和组织第三方教师小组复议,尽可能对学生的考核客观和公正。
  • 摘要:在高校教育中,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面临自我价值得不到重视、队伍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高校缺乏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有效机制等现状,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辅导员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要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构建辅导员职业发展平台,重视辅导员的内在价值追求,并积极创造条件,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与资源,以促进辅导员的自我发展,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
  • 摘要:目的:评估本科《护理研究》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生态教学法的效果.方法:从我校2010级四年制本科335名护生随机选择1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0名,针对《护理研究》教学活动,对照组以第一课堂为平台,以常规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以第二课堂为平台,构建生态教学法模式进行第一课堂的辅助教学,在学期结束后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及格率达到100%,其中优秀分别占56.0%、66.0%,护生教学效果满意度达到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生态教学法运用于《护理研究》第二课堂教学,可挖掘护生潜力,提高其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使师生得到共同良性发展.
  • 摘要:近年来高等教育不断强调实践环节教学,但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主要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教学和督学经验与体会,归纳了一些课堂教学技巧——善用肢体语言,恰当控制语速和语调,积极组织课堂,增加交流互动,合理运用教具和演示,多用实际案例和比喻,协同使用课件和板书,意在为教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 摘要: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培养,是大学教育中各相关学科教学应当承担的责任.西方经济学课程由于其"经济人"的核心假设,在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培养中,似乎起着消极作用.实际上,西方经济学并不排斥公益精神,只要将该课程相关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该课程的教学是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公益理念的.另外,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较强应用性,可以根据改善后的课程内容,设计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经济实践等活动培养大学生公益精神.
  • 摘要: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形势下和"中国梦"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课程实施四方面对我国高校体育的现状及存在的普通问题进行了汇总与归纳,课程目标实施中形同虚设;课程内容较单一;评价体系存在较多漏洞;课程实施中乱象丛生.根据以上问题提出建议:增设休闲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评价体系;强化对教师和学生平时的管理;鼓励教师深造;改善场地设施并多组织体育活动等.
  • 摘要:本文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地方院校的体育教师人才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用创新思维和模式去培养对社会更有的体育人才.构建新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课程方案,依靠教师,开展自主适应性培养模式,强化教育实习,变集中型实习模式为阶段型实习模式,拓宽知识面,变知识型为一专多能型,加强社会联系,实施以质量为本的培养模式。
  • 摘要:随着高等院校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青年教师数量也急剧增加,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其素质与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青年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业务能力以及科研水平等,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其尽快成长是各高校的当务之急.提出要多次开展岗前培训工作,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制定系统的听评课制度,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评比,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 摘要:开放性实践教学是一种高校新兴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补充,对于培养以实践为基础的本科生尤其重要.结合实践教学工作实际,对在网络环境下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中涉及的实践教学、实践内容、实践环境、实践管理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开放性实践教学方式更符合认知规律也更符合客观实际,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更是时代不断进步的需求。不同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具体情况选择开放度,随着主客观条件的不断成熟逐渐提高开放度,当然这些条件的成熟需要改革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人付出艰苦的卓有成效的劳动。网络环境下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教师自身知识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开放性实践教学方式健康运行的情况下,可以大胆地设想,在不远的将来高校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将占全国的绝大部分,而年轻的大学生们将成为其中的主力军。这对提高国家的科技国际竞争力乃至综合国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 摘要:针对高校中药制剂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与应用脱节的现状,从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出发,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从提高教师知识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促进产学研结合,改革考试形式和评分标准六个方面改革中药制剂学教学方法,使其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更加具有专业针对性,人才培养更加符合职业要求.
  •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各行业包括高等教育发展,既面临着新的诸多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为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文中就自动化专业信息化开放实验室建设的目标、思路及管理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提出了下一步要进行的工作.提出要建立开发实验器材电子登记数据库,建立便捷开放实验室使用制度,建立创新实验项目申报机制。
  • 摘要:四川农业大学以"减少体育必修课学时、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学习平台"为改革主线,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不断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方法和途径.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体育课程结构体系的理论上有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获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倾向、师资力量、场地设施的具体情况,必修课组织形式按照单元模块出席,在各上课单元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项分班学习;第二,将“精益型”、“教学型”授课向“粗放型”、“锻炼活动型”方向转变,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教学整体效益。第三,淡化竞技内容,扩大知识容量,安排粗线条的、介绍性教学内容,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第四,减少必修内容,增大选修或介绍教材比重,增加时代性强的项目,使教学内容同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学生的兴趣。建立课外体育三条线组织管理系统:一是体育部—体育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二是体协—分体协—单项协会,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系统;三是院(系)—班—学生干部—学生,发挥学生组织参与的主体作用。课外体育以“课程表”安排和学院(系)、体育系、学生体协安排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实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竞赛活动达到一定数量并获得一定成绩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优秀者等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竞技体育训练课采用运动代表队形式由教练员、体育教师组织实施,获得省级以上体育竞赛、破纪录者、达到二级以上运动员标准的可获得奖学金和奖励学分。
  •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校"推进教学质量计划"的内涵、近三年项目资助情况及取得的成绩进行介绍,分析其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分析结果表明,我校在传统的基础教学模式上,提出的"推进教学质量计划",锻炼了我校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了我校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及综合素质,值得在各高校中推广.rn 我校科研项目培养计划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加强创新教育主要是先要培养学生宽泛而雄厚的基础知识,这一点需要在理论教学中得以完成,而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性目标为主线的梯度层次性模式是最佳选择,学生可以在大一学年打下坚实基础,在大二至大三学年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多种科研兴趣项目,大四学年可以进行实体创办等创业项目。通过层次分明的科研项目培养计划,锻炼学生在不同阶段科研创新能力,合理利用资源,发挥了学生在大学期间创新潜能。其二,学生可以自主立题,参加多种科研兴趣项目,且每一科研项目都有导师指导,由导师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科研项目,解决了学生科研中遇到的盲区。其三,设立了科研兴趣项目培养计划资助基金,对立项的科研项目支持力度大,解决了学生在科研项目中的资金问题。其四,合理规范的科研兴趣安排,科研兴趣培养计划实施细则以及学校政策都是促进我校科研兴趣项目培养计划的有力保障。其五,浓厚的学术氛围,优秀的师资团队以及完善的硬件设施也是我校进行科研项目培养计划得以实现的优势所在。rn 从我校主持科研兴趣项目获奖情况来看,我校本科生对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有所增加,且所取得的成果也有逐渐递增的趋势。但是对于本科生科研兴趣的培养仍存在些许问题。首先,目前本科生实验条件有限。实践教学的改革主要是要最大化提供本科生科研项目所需条件,要打破专业教研室和实验室的界限,制定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办法,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进行统一协调。其次,制定完善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加大前两学年主要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知识面的扩展,后两学年主要侧重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教育的使命是尽可能使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热情,主动投身于科学研究的领域当中。
  • 摘要:针对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创新能力缺乏和科研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依托高水平的学科平台,以提高学术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通过加强师资队伍、课程建设、高水平教材和校内外试验实习基地建设,制定了动物科学专业学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动物科学专业学术型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考核评价与监督管理体系,应用效果极其显著.
  • 摘要:教师专业化对教师职业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教师职业技能测评体系,很多师范院校在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方面缺乏指导.成都师范学院坚持师范特色,探索并创建了一套具有引领性、可操作、科学、公正、规范的梯级测评体系,取得良好效果.成都师范学院针对师范生从大一到大四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侧重点不同,建立了分阶段、分层次的测评体系。大一阶段,主要对师范生进行教师基础技能测评,包括钢笔字书写技能、毛笔字书写技能、粉笔字书写技能、教学简笔画技能、普通话与口语表达技能、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的测评;大二阶段,主要对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测评,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技能的测评;大三阶段,主要对师范生进行教育技能测评,包括品德教育、班级管理、交流与沟通、社会教育资源整合等技能的测评;大四阶段,对师范生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测评,包括教育教学研究基础能力、成果总结及论文撰写、反思与发展等的测评。
  • 摘要:现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适应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本文根据毕业学生、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以及自身的体会,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应该重点培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知识目标,熟练驾驭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能力的交际目标,掌握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解决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目标以及形成良好的人生观、社会观,分辨是非善恶的价值目标.
  • 摘要:文学课程是全日制高校和成人教育中文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也是非中文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可见"文学"及相关课程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文学课程的质量关系到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但是,综观文学课程的相关教研,发现理论探讨多,践行总结少.为避免理论的蹈空,本文对一次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作总结、反思。这仅是四川民院汉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一次作业:改编《边城》并对改编后的作品进行表演。要求根据经典进行改编,体裁和字数不限。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即学生可3-7人一起完成作业。从布置任务到最后的表演结束,限时一个半月。改编的情况:学生态度端正,没有字数要求,但所有创作除诗歌外,均在3000字以上,甚至还有一万多字的作业。三个班共交25份,全为原创。作品内容多样,有写前传、后传,有写外传或新编。体裁各异:涉及小说、诗歌、散文(日记、书信、游记)、戏剧(传统戏剧、现代话剧)。相对于完成传统形式的作业,更体现出认真和创新。在此基础上甄选8份进行排演。在表演阶段,学生自己设置方案,对主持、评委、演员、观众的安排,时间、地点、海报、广告等的落实均由学生负责,而教师仅作督查,整个活动较为圆满。通过这一实践活动,较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从知识介绍阶段向能力培养阶段转向,是努力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具体实践。
  • 摘要:建设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提出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而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指的是高等教育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在满足社会现实需要,不断引领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发展的一种状态.在当前,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在树立正确的大学理念、进行科学的办学定位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上下工夫.第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必须强化追求真理,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的大学理念,进一步增强大学的历史使命感.第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构建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大学制度。第三,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应克服不顾国情省情和校情盲目追求学校升格的倾向,避免高等教育的同构化现象。第四,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高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方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五,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必须从法律层面构建学校和学生之间利益协调机制和矛盾调解机制,使学校真正做到治校有法可依,矛盾处理有法可循。
  • 摘要: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由四川省主管的地方院校。学校在优才优育、跨专业交叉复合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最终形成了共建与区域产学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特色,将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构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平台,推进校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形成合作机制,保持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共建与区域产学合作办学运行机制,集成区域优质科教资源,构建了与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接轨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并完善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参与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久的1978年12月28日,阿坝师专正式成立.成立之初,仅有中文和数学两个专业,学生人数120人.到2005年,学校建筑面积达到11万余平方米、在校生4 800余人、图书馆藏书33万余册、专业数23个、高级职称教师47人(其中正高为0),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8%.总体来看,学校在2005年前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其他高校,特别是与省内其他同类高校相比,发展迟缓,距离越来越大,处境比较尴尬."十一五"以来,学校开始注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经过8年的努力,通过狠抓质量工程,全面提升学校内涵,服务地方,实现校地繁荣发展,通过抓住机遇,密切地方关系,将升本与重建捆绑进行,通过把好出口关,提升就业品质,通过弘扬阿师精神,狠抓校园文化建设,构筑民族团结坚强堡垒,学校办学状况和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迎来了办学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 摘要:如果把高校的校舍和师资队伍比喻成计算机的硬件,那么高校内部的治理结构就如同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硬件条件相同的高校由于所运行的治理结构不同,导致发展状况差异极大,就如石墨和金刚石虽然均为碳元素,因其结构不同,导致其功能迥异.正因如此,以高校治理结构为核心内容的大学章程建设成为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高校普遍认可的大事,认为这是实现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笔者认为,地方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在章程制定中以及在按章程治理学校的实际运行中都必须有效地、科学地平衡学校内部治理中的十大关系——高校党委的职责和校长的职权间的关系,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间的关系,二级学院院长的职权、总支的职责以及与教授会的作用间的关系,高校职能部门负责人与二级学院负责人间的关系,教学科研人员与行政人员、后勤人员间的关系,教职工利益与学生利益间的关系,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间的关系,党务干部与行政干部间的关系,学校的长远目标与中短期任务间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这十个关系支撑起了高校操作系统的经络.
  • 摘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三大职能,人才培养是高校基本职能,是高校区别于其他研究机构的标志,新建本科院校是以教学为主的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尤其突显,新建本科院校科学研究要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夯实科学研究基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科研工作应当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教学而展开,为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服务,其内部的教学单位(院、系)更应该强调和突出这一点,原则上不应提倡与教学完全无关的“纯科研”。同时要积极开展“教学的”科学研究。通过本科课程研究、教材研究和专业研究、教学法和教育科学研究,以及素质教育研究,提高教师对本科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适应能力。
  • 摘要:充分认识到藏区职业教育在转变地区落后生产方式、促进藏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统筹城乡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抓住“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史性机遇,结合藏区特殊情况,制定出与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藏区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建议加强领导、统筹协调、促进藏区职业教育发展,加大支援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在免费基础上加大生活补助,优化结构、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组建高等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引进来、送出去方法,合理设置藏区特色职教专业,提高教师素质、构建“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大力支持企业职工培训及社会职业培训。
  • 摘要:自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行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应势壮大.近十年来,四川民办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声誉显著提升,已经成为四川省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本文尝试对制约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提出切实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促进政府职能部门的观念转变是可持续发展的外驱力,建立健全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是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创新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 摘要:西部高校担负着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重任,其可持续发展受人瞩目.与东中部地区高校相比较,西部高校发展现状在很多方面还处于滞后水平.为了改变这一徘徊不前的局面,西部高校有必要联合起来走协同发展之路,从战略管理、制度设计、资源共享、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方面将西部高校资源进行整合,以整体优势的凝聚态去破解发展瓶颈.
  • 摘要: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除社会自身发展与技术革新的需求迫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外,来自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与指导,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保障。当前,正值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除高等职业院校自身要研究探索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办好自己的高等职业教育之外,高等职业院校更是急切地呼唤来自国家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浅析。包括有必要审慎以在校生人数来考核高等职业院校的办法,贯彻科学发展观,保存大学精神等来自学校外部的政策支持。重视专业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为己任,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技术氛围,树立职业创新精神等来自学院内部的改革与措施。
  • 摘要:复兴"中国梦"是每一位中国人的愿望,也是近代以来无数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最终目的.她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期盼,也是正在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西部新建本科院校,本科办学时间不长,积淀的历史文化不够深厚,还有诸多问题,在复兴"中国梦"的背景下,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怎样抓住机遇,首先应该解决眼下生存环境十分突出的问题:生态环境脆弱,污染十分严重,人口急剧膨胀,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逐步培养起他们的生态伦理道德意识,唤起他们生态伦理道德的忧患意识、责任感,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家园,保护环境就是延续自己的生命、提升自己的生存质量.提出要组织编写相关教材,认真搞好教学,开展现场教学。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生态伦理道德意识,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行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 摘要:大学中没有完全脱离科研的教学,也没有完全脱离人才培养的科研.科研创新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大学在科研优势日益增强和凸显的同时,如何与教学形成有机互动,并真正融入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任务中,是需要高度关注并积极推进的工作.提出要建立教学与科研协同互动的机制,构建“讲授关键节点与课后阅读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范式,践行研究性教学。
  • 摘要:良好的人文素质是社会发展对21世纪高等人才的必然要求,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并强调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培养一名优秀的大学生,除了给他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还应突出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这是一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进一步完善各专业课程体系,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修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营造高品位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改革人文素质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以“能力为核心”,构建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估标准。
  • 摘要:只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传媒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应用型本科传媒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传媒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在遵循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传媒人才服务和体现传 媒教育教学规律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的两大原则前提下,依靠实践教师队伍,通过仔细研究能力目标,建立科学可行的实践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平台上完成实施,并通过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以监控和进行评估.
  • 摘要: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职业教育国际化是职业学院的重要发展方向与必然使命.本文综合前沿理论并结合职业教育实践阐释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在四川高职国际化进程背景下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实践为例,研究其对策及突破,试图为其他职业院校国际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要坚守职教特色,牢牢把握国际化的根基和优势,国际交流计划与自身发展有机结合,狠抓国际化内部影响因子,提升竞争力。
  • 摘要:大规模在线开放教育是最新的优质教育,是区域高等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必然路径.幕课(MOOCS)等数字化教育已经对传统高校进行了挑战,并且正在深化它与传统教育的数字鸿沟.对于美国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大学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需要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对于大规模在线教育开放课程与开放课堂要并驾齐驱、加强交互性、加大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比重,使一般院校远离被边缘化的危险.
  • 摘要:扩大学生的话语权是当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一个重点,网络新媒体是大学生参与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形式.本文对有关高等教育质量的主题贴吧进行实证研究,讨论网络参与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提升网络意识,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的“过程指标”,加大宣传教育,鼓励学生积极通过多种新媒体方式建言献策,欢迎他们监督教育教学,拓展媒体参与高等教育评价的多种方式,积极建构平等沟通的公共空间,形成多层次、多主题的讨论和交流局面。
  • 摘要:我国的高校尚未形成科普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理论体系,这已经成为科普事业发展的瓶颈.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加大对科普人才的培养力度,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和任务.本文以麻省理工学院的科技传播课程设置和科普培训为例,分析比较了国内外高校科普人才教育与培养的现状,指出了我国高校科普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高校科普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路径.科普传播活动由来已久,科普传播理论研究却起步较晚。理论的探讨对于进一步推动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科普传播与大众传播是紧密相连又有所区别的两个体系。因此,要克服当前所存在的种种障碍,促进科技传播长足发展,必须加强科技传播理论建设。我国自1994年清华大学召开了首届科技传播研讨会之后,科技传播被正式地提到了学术研究日程上。从世界范围来看,科技传播理论研究也处于不断的推动过程中。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科技传播理论建设,克服科技传播过程中的障碍,促进科技传播实践的进展。应经常举办和参加各种科技传播研讨会,不断促进国际间科技传播思想和观点的直接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科技传播理论及实践经验。让科技传播教育走进更多的高校,不仅是也是新媒体发展、媒介融合的需要,更是科教兴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求。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科普人才,也应当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新的重要的历史使命。
  • 摘要: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肩负着向广大学生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任.在当前高校"泛科研"考核评价体系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只有内化岗位荣誉感,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个人素质,才能适应未来高校发展形势的需要.
  • 摘要: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职能.在高等学校中,教师本科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本科人才培养.通过"教师科研课题与学生毕业论文结合"、"校级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优秀贫困大学生作为教师科研助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教师的科研成果进入学生课堂"等形式,探索了"教学与科研融合,促进人才培养"工作.
  •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与实例研究,对现阶段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转型期间的学生班级建设实际情况作了分析总结.基于高校学生班级发展的内部需求与建设体系的探索,全文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转型期间的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全面的完善措施,对高校完善学生班级建设、培养学生领导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新的思考.
  • 摘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必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传承优良文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并且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价值的彰显.
  • 摘要:高等教育资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推手,而地区分布的高等教育资源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四川省21州市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实证研究显示,其分布层次多样,分布不均衡,而处于高等教育资源贫乏的州市,其经济发展亟待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的改进.针对四川省21州市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及其与经济的关系,指出了四川省高等教育资源应如何优化布局,提出要创新体制,发挥特色与优势,开创新的高等教育资源空间,整合四川省内高等教育资源,建立校校、校政、校企等合作的长效机制,凝练高校内部资源,搭设制度创新平台,提升高等教育品格。
  • 摘要:文章从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剖析了制约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面的因素.探索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着重介绍了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1444"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并进行了具体实践. 展校企合作,关键是找准结合点,建立长效机制,核心是体现互惠、互利、共赢原则。通过校企合作教育,可以密切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提高办学效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 摘要:四川民族学院汉藏双语法学教育对于缓解甘孜藏区双语法律人才的匮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何解决在极不发达的民族地区,高校培养双语法学人才在师资、生源、教学效果、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是目前甘孜藏区汉藏双语法学人才教育的瓶颈所在.利用本地资源,校地结合广泛开设第二课堂,加大科研奖励,激发教师科研主动性,依靠政府优惠政策,校地合作,生源采用订单式培养,确保生源质量和毕业生流向,提供项目和资金资源,加快双语法学教材建设。
  • 摘要:四川传媒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于2004年建立,开创了四川省高校承办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先河。本文为了解决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能够得到个性化指导,以及促进学生创作热情的需要,对现阶段本专业的实践平台与师资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两个重要的解决方式:打造专属戏文专业"写"的资源平台;建设"导师制"模式的实验师资队伍.
  • 摘要:在国内长期文理分科所形成的传统教学观念中,实验教学往往被认为是物理、化学等理工科专业所独具的方法和手段,文科专业的学习则主要靠读书来取得,这使得脱胎于文学的影视艺术学科从一开始,就缺乏实验教学的根基和素养.而影视作为一门兼具产业制作和大众消费的艺术,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发行都是集体创作的结晶,其中包含着大量细致的工种和程序.因此,作为培养行业人才的影视艺术专业,更要树立实验教学的核心理念,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建立与完善影视艺术实验教学的方法和体系,从而彰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推动影视艺术学科的不断发展.
  • 摘要: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比较缺乏.科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很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可以利用系统论的思想,整合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内容、过程,通过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与考核机制,使人才培养的内容更加科学.
  • 摘要: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成立于2006年5月,是省委省政府适应建设西部文化强省之需要,以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为建校基础,整合原四川省广播电视学校,组建成立的国内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为宣传文化系统和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保留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的建制.学校是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主管的省直属宣传文化单位,实行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省宣传文化干部培训中心、省重点研究基地"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四块牌子,"两院两中心"统一运作的组织管理模式.科研工作必须学校主导。学校要创新思路、把握好机会,搞好顶层设计,搭建好科研平台。通过创新思路,四川省社会科学馆建设项目落户我校,开拓进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落户我校,发挥优势,“文产论坛”学术交流品牌作用显现,凝聚力量,我校省、厅级立项科研课题成效显著,学术练兵,积极搭建校级科研平台,智力支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地方化的新生群体,建立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历史和现实的要求.通过应用型大学形成发展、应用型大学的办学规律及特征分析,结合西昌学院近10年来推行"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和产学研服务"三农"的实践,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走应用型道路的现实问题和主要应对措施,要做到“五个到位”。一是分类指导要到位。新建本科院校已占全国本科院校的1/3,它们对提高整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必须转变观念,将办学定位确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二是经费投入要到位。新建本科院校缺少积累,建设任务艰巨,经费缺口很大,尤其生均教学投入不足。要开源节流,通过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等方式,多方筹措办学经费。三是师资队伍建设要到位。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加大青年教师培养,重视实践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去企业(行业)锻炼,培养引进相结合,改善和优化“双师型”队伍结构。四是培养模式改革要到位。人才培养是为地方(行业)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一线高层次专业人才,突出职业性;要根据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来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技术逻辑为核心的、融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突出强调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实践教学,加大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五是保障机制要到位。引导新建本科院校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在质量保障方面,要全面理解应用型质量监控内涵,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制定各环节质量标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闭环系统,将监控反馈与改进机制落实到位,要制定政策,稳定管理队伍,加强培养和培训,提高质量监控人员素质。
  • 摘要:目前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达不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高校的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教学形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学生学习主动性太差,导致毕业生理论和实践能力均呈下降趋势.因此,高等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使实验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 摘要:面对当前突出的"农村缺医少药又引进不到好医生"的问题,国家于2010年正式启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的计划.我校参与了这一计划,并根据基层医疗服务的需要,围绕思想、素质、知识和能力四个方面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注重人文素养教育,关注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教育,强调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突出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训练,突出中医全科特色,强化基层医疗实践,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评价考核体系,探索培养具有中医全科特点的高素质应用型中医学人才.
  • 摘要:高等艺术院校的科研管理有其特殊性,本文通过剖析艺术院校科研薄弱的现状进而分析其内在的原因,结合科研对于艺术院校教学提高、创作提升、深入服务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艺术院校科研管理体系构建是艺术院校科研发展的保障,也是艺术院校综合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
  • 摘要:本文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本科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本科院校学生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认知的分析,洞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本科院校学生角色定位与角色塑造,并提出本科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破解密码,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实践体制,科学评估社会实践的实效,多途径、多形式全面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构建本科院校学生有效的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同时,为切实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务必掌握“12345”密码,即一个核心——锻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两个重点——致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三个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为中心转变,以课堂为中心向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最终实现以学校为中心向以单位企业为中心转变;四位一体——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学生一体化;五条路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本科院校学生角色塑造路径。该密码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全面诠释本科院校以学生为中心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破解之道。
  • 摘要:独立学院拥有较为灵活的办学机制和新的管理体制,"与企业的天然亲近性"和"高校行政化影响小"使独立院校"校企合作"具有自身的优势;但体制缺陷、人才短板、模式趋同又使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面临诸多掣肘.独立学院应找准学院与企业合作的利益均衡点,认识自身在"校企合作"中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与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和职业教育学校错位竞争,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取得后发优势.
  • 摘要:文化形式是藏区高校大学生价值引领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而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和个性化为藏区高校大学生价值引领以其为形式提供了内在依据.结合藏区高校大学生价值引领文化形式的多样性、全面性和渗透性,深入探讨藏区高校大学生价值引领文化形式的运用.提出要开发物质文化形式,为藏区高校大学生价值引领构筑物质文化平台,开发精神文化形式,统摄藏区高校大学生价值引领的核心,开发制度文化形式,为藏区高校大学生价值引领的构筑制度文化平台,开发虚拟文化形式,延伸藏区高校大学生价值引领的领域。
  • 摘要:课堂教学范式是课堂教学共同体所持有的、并得到大家认可的关于课堂教学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行为的总和."以知识技能传递为主"的"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范式,面临着诸多困境.为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必须积极构建"以促进学习者变化为主"的"教师主导下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范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设计并组织好多样化课堂活动,强化教学反思。
  • 摘要:司法警官类高职院校实务化师资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除教育主管部门研究、制定面向高职教育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标准和体系外,各院校应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利用好实践基地平台,从制度上保证教师的实务化通道.
  • 摘要:城市规划专业将准确把握现代城市化进程和新型工业化的需求,顺应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的学校特色,加强与对口企业的合作,紧跟规划设计的思潮和理念"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单位紧密合作,建立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立面向城市发展新思潮的人才培养模式.
  • 摘要: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应从当前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出发,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改革四川理工学院计算机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环节完善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改革措施.
  • 摘要:本文对动物医学专业应用型、复合型和学术型人才分类培养的目标、要求及原则进行了思考.在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分类培养的定位及目标,细化了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分类培养的基本要求;并提出了动物医学人才分类培养的基本原则与建议:优化和合理配置动物医学及相关专业教学资源,保持动物医学专业必修课程的相对稳定,强化专业选修课、突出专业分类特色,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引导专业实践教学与人才分类培养特色目标相符合,强化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 摘要:尽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路迅猛发展,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发展矛盾凸显,其中专业设置的问题尤为突出,专业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进而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高职专业设置的现状及问题,认真研究专业设置的理论与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预警机制,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提出要建立以省市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调整区域专业结构,冷热专业均衡发展,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进行契约化管理,公平合理地进行财政拨款,为专业设置提供物质保障,编制部、省、院三级专业目录,规范专业设置。要调动行业和企业的积极性,成立行业顾问委员会,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增加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开展专业设置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督导机制。要长短结合,以短补长,加强学校的适应性,宽窄并存,以宽为主,拓展学生的就业面,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