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引导研究——以Y学院为例
【6h】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引导研究——以Y学院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研究状况文献综述

1、相关研究现状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三)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1、研究的思路

2、研究的内容

3、研究的方法

(四)概念界定

1、文化

2、校园文化

3、大学生文化

4、大学生主流文化

5、大学生非主流文化

一、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的现状及影响—以X学院为例

(一)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的现状调查—以X学院为例

1、样本选择

2、问卷设计

3、调查实施

(二)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的表现

1、信息传递类

2、情感宣泄类

3、自我展现类

(三)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1、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2、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3、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二、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的成因

(一)社会宏观层面的影响

1、政治对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形成的影响

2、经济对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形成的影响

3、文化对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形成的影响

(二)学校中观层面的影响

1、物质条件对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形成的影响

2、制度现状对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形成的影响

3、学校精神对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形成的影响

(三)自身微观层面的影响

1、成长经历对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形成的影响

2、心理特点对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形成的影响

3、就业观念对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形成的影响

三、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引导对策

(一)弘扬大学精神,培养大学生的高尚人格

(二)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强化主流文化的导向功能

(三)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四)以生为本,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氛围

(五)发挥同辈教育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引导

(六)合理疏导,完善学生的咨询服务体系

(七)学会选择,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引导研究》调查问卷

后记

展开▼

摘要

现在的大学校园,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主流文化虽然仍是大学生的“正餐”,但非主流文化这个“点心”对大学生也有很大的诱惑力,并越来越严重地消蚀着主流文化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非主流文化是相对于大学生主流文化而言的,是由大学生创造的,与学校精神宗旨、学校纪律、校园主流文化相分离的校园亚文化,是一种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标准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的显性文化,具有随意性和非系统性、非正规性的特点。研究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对于新时期用新的视角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在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以四川省X学院为例,对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现象进行了归类、分析,探讨了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学习目的功利化、学习方式网络化、学习态度懒散、学习动机不强;形成消极的生活态度、带来沟通能力的退化、导致消费观念的扭曲;道德意识弱化、自我认同迷失、是非标准混淆、心理压力加大等。就其原因而言,客观上主要有社会宏观层面的影响和学校中观层面的影响;主观上主要有自身微观层面的影响。在社会宏观层面,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加剧,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多元,在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等的影响冲击下,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学校中观层面,受学校物质条件、制度现状、学校精神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招生就业制度发生了新变化,面对扩招后高校办学条件不成熟,制度建设不完善,学校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精神文化,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逐渐被削弱;在自身微观层面,受成长经历、心理特点、就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当代的大学生独特的成长经历以及社会就业的压力,使他们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独立意识增强、社交需要强烈、求知欲旺盛、自我期望值高等。这些因素使得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在大学校园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进行引导的关键在于:弘扬大学精神,培养大学生的高尚人格;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强化主流文化的导向功能;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以生为本,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氛围;发挥同辈教育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引导;合理疏导,完善学生的咨询服务体系:学会选择,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