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楼梦》中隐喻的可译性降低的原因探讨
【6h】

《红楼梦》中隐喻的可译性降低的原因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Three Periods of English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

2.2 The Study of Eight English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

2.3 Seven Approaches of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Hong Lou Meng and its English Versions

Chapter Thre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3.1 The Definition of Metaphor

3.2 Classification of metaphor

3.3 Functions of Metaphor

3.3.1 The Rhetoric Functions of Metaphor

3.3.2 The Linguistic Functions of Metaphor

3.3.3 The Cognitive Functions of Metaphor

3.3.4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Metaphor

Chapter Four The Functions of metaphor in Hong Lou Meng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Reduced Translatability of the Metaphors in Hong Lou Meng

4.1 Functions of Metaphor in Hong Lou Meng

4.1.1 The Rhetorical Function of the Metaphors in Hong Lou Meng

4.1.2 The Poetic Function of the Metaphors in Hong Lou Meng

4.2 The Reasons for the Reduced Translatability of the Metaphors in Hong Lou Meng

4.2.1 The Linguistic Reason for the Reduced Translatability of the Metaphors in Hong Lou Meng

4.2.2 The Cultural Reasons for the Reduced Translatability of the Metaphors in Hong Lou Meng

4.2.3 The Social Reasons for the Reduced Translatability of the Metaphors in Hong Lou Meng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展开▼

摘要

《红楼梦》位列四大名著之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自问世以来,其丰富的内容引得无数人批注、考证、研究。随后它被翻译成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目前共有二十多种全译本在国外流传。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杨宪益夫妇和英国霍克斯的译本。 隐喻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对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然而对它的翻译却是一项极为艰苦的工作。本文以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将其与原著进行比较,试图找出引起隐喻可译性程度降低的深层原因。 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指明对《红楼梦》中隐喻研究的必要性。《红楼梦》在国际上认同度不高,普通人很难读懂,隐喻作为原著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对其翻译的成败与否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作者首先论述了《红楼梦》研究的三个阶段,然后是它的八个不同版本,最后是著名红学家刘世聪研究《红楼梦》的七种方法。作者点明采用第五种方法,即将译本与原著进行比较研究。 第三章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作者分别就隐喻的定义、分类、功能进行论述。 第四章为论文的重点。作者首先阐明了隐喻在《红楼梦》中的作用,它在原作里主要有两种功能,即修辞和诗意功能。然后从语言、文化、社会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引起隐喻可译性降低的原因。针对第一个原因,作者首先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然后分析了《红楼梦》里涉及隐喻的两种修辞现象,即字谜和藏词,最后论述了语言差异对隐喻翻译的影响。针对第二个原因,作者首先从文化角度对《红楼梦》里涉及隐喻的文化现象进行解释,分别为寓言、习语、谚语,随后作者介绍了译者采用的翻译方法,最后进行总结。针对第三个原因,作者首先交代了原作的产生背景,然后对原作中的隐喻进行界定,最后进行总结。 第五章为结论。指出由于语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致使隐喻的可译性降低,使《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受到极大的损失。文中虽然以《红楼梦》中的隐喻翻译为例,但上述三种导致其可译性降低的原因却具有普遍意义,对翻译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