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
【6h】

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研究1健全人格取向的心理健康观

1.1研究背景

1.2西方积极心理学的健康观

1.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思想

1.4当代心理和谐健康观

1.5国内外新近的一些研究

1.6小结

2研究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量

2.1前言

2.2国内的工具

2.3国外的有关工具

2.4简评

2.5小结

第二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结构的前期探索

3研究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研究

3.1前言

3.2方法

3.3结果

3.4讨论

3.5结论

第三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建构与量表编制

4研究4大学生健全人格取向心理健康的结构初探和量表编制

4.1前言

4.2方法与程序

4.3结果与分析

4.4讨论

4.5结论

5研究5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5.1前言

5.2方法

5.3结果与分析

5.4讨论

5.5结论

第四部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6研究6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研究

6.1前言

6.2方法

6.3结果与分析

6.4讨论

6.5结论

第五部分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7研究7心理健康与自立、自信、自尊的关系

7.1前言

7.2方法

7.3结果

7.4讨论

7.5结论

8研究8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

8.1前言

8.2方法

8.3结果

8.4讨论

8.5结论

9研究9心理健康与时间感知和时间管理

9.1前言

9.2方法

9.3结果

9.4讨论

9.5结论

10研究10心理健康与学业成就

10.1研究假设

10.2方法

10.3结果

10.4 讨论

10.5结论

第六部分总的讨论与结论

11总的讨论

11.1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编制策略与方法

11.2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11.3测验的信度问题

11.4测验的效度问题

11.5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11.6心理健康者的人格特征

11.7心理健康作为一个动态环节

11.8经验总结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12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展开▼

摘要

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体,它的一端是心理疾病或障碍,另一端则是人格健全,中间还有心理机能正常或其它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疾病或障碍属于不健康的层次:心理机能正常属于“消极的心理健康”,已经被过分关注,甚至主导了心理学的研究;而人格健全作为“积极的心理健康”,正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目标追求,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渴望生活的调整,寻求生活的充实与人生意义。编制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力求以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立足中国与借鉴西方相结合、发扬传统精神与适应现代需要相结合,采用多方法、多视角较系统地探讨适合于中国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的结构和内涵,编制测量工具。 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内容分析探讨心理健康的内涵;然后用测量学方法来测查心理健康的结构,获得其操作化界定;然后用经过信效度检验的工具在概念关系中,运用相关、回归、结构方程等方法,探讨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所进行的五个研究包含10个小研究,共涉及被试4504名。 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从健全人格的心理健康理论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量工具两个角度进行综述。本文从西方积极心理学、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心理和谐等角度进行了文献综述,并梳理了国内外新近的一些研究,厘清了积极取向心理健康的内涵。通过对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综述,发现大多数评估工具缺乏系统的方法学研究,缺乏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方法学依据。 第二部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结构的初步探索”。采用文献综述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逐步厘清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数据表明:心理健康具有广泛的行为表现,以健全人格理论为基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能够反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第三部分为“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建构和量表编制”,共有2个研究。在总结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框架,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结构,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与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法,编制出包含6个维度,共27个项目的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效度考察综合了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两种方法。使用的工具包括症状自评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测验、自我和谐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数据表明:心理健康量表的各维度都具有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的效度水平,量表的内容效度、构念效度、校标效度都较佳,健全人格取向的心理健康量表能够测到我们的理论构想所期望测到的心理特征。 第四部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研究。采用相关法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校和生源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差异。数据表明:女性组在情绪调控和勇于挑战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男性组,在心理健康量表的其它维度上性别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的各个维度和总分上差异显著;不同类别的学校在“幸福体验”、“积极乐学”和“目标追求”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城市生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城镇生源和农村生源大学生。 第五部分为“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从心理健康的人格基础到心理健康的功能为基本线索展开,包含4个研究。研究工具包括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自信问卷、自尊量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拖延量表、实际课业分数。数据表明: 心理健康与自立、自信、自尊之间正相关,自立、自信、自尊都能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测因子。进一步支持了“自立、自信、自尊、自强是健全人格取向心理健康之基础”的理论假设。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心理健康与时间管理倾向呈正相关,与时间拖延呈负相关,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对学习和工作不拖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心理健康与文化成绩呈正相关,尤其是“积极乐学”维度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文化成绩。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就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在健全人格框架中,通过系统性的实证研究,获得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结构的初步说明,编制了健全人格取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填补了国内大学生积极取向心理健康测量的空白。但量表的编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后会随着心理健康量表的理论发展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需要,不断修订、完善本量表,以其健全人格取向和简洁实用的鲜明特点,成为心理健康的研究者及咨询、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乐于使用的测量工具。 在健全人格框架下,通过分析这些较系统的数据结果,研究获得了以下结论: 1.本研究初步完成了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建构工作,健全人格取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包含六个维度:幸福体验、人际和谐、积极乐学、情绪调控、目标追求、勇于挑战,具有理论的合理性和数据的合理性,能够涵盖较低层次和较高层次的心理健康。 2.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该量表的结构较为合理,各项信效度指标均较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量工具。 3.心理健康具有个体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及其各维度上表现不同。 4.心理健康者具有高稳定性、高兴奋性、低忧虑性、低紧张性、自立、自信、自尊等人格特点。 5.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有和谐的内心体验,领悟到更多社会支持,善于管理时间,少拖延,并且学业成绩也较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