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及对策研究
【6h】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文献综述

第1章导论

1.1问题界定与选题背景

1.1.1问题的提出

1.1.2研究背景与意义

1.1.3相关概念

1.2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1.2.1研究思路

1.2.2研究的技术路线

1.3研究方法

1.3.1实证分析法

1.3.2规范分析法

1.3.3比较分析法

1.3.4案例分析法

1.4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5论文的研究拓展和创新点

第2章理论借鉴

2.1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2.2增长极理论

2.3经济辐射理论

2.4钻石理论

2.5输出基础理论

2.6梯度转移理论

2.7系统论

2.8科学发展观理论

第3章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3.1重庆经济成长阶段判定

3.2重庆工业化进程判定

3.2.1按照钱纳里一般标准工业化模型判断

3.1.2按照霍夫曼定理判断

3.3重庆城市化进程判定

3.4重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判定

第4章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及分析

4.1重庆区域经济板块不协调的表现及分析

4.1.1“一圈两翼”主要经济指标差异

4.1.2“一圈两翼”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测度

4.1.3各区县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测度

4.2重庆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及分析

4.2.1重庆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

4.2.2重庆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测度

第5章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分析

5.1已有研究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分析

5.1.1已有研究对区域经济板块发展不协调的解释

5.1.2已有研究对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解释

5.2对重庆区域经济板块发展不协调的原因探析

5.2.1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诱因之一——“两翼”工业化进程滞后

5.2.2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诱因之二——“两翼”城镇化进程滞后

5.2.3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诱因之三——“两翼”开放程度低

5.2.4三峡工程的修建是渝东北经济发展滞后的深层次原因

5.2.5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渝东南经济发展滞后的深层次原因

5.2.6渝东北和渝东南发展滞后带来的后果

5.3对重庆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分析

5.3.1农业本身发展不充分

5.3.2长期以户籍制度为标志的城乡二元制度体系对城乡的分割

5.3.3国有经济强势、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加剧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5.3.4城乡市场分割的产业体系增大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第6章推动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和思路

6.1制约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外部条件

6.1.1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6.1.2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6.2制约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自身条件

6.2.1重庆承担着区域增长极的任务

6.2.2生态环境约束

6.2.3资源禀赋约束

6.3制定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依据

6.3.1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6.3.2依据中央对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6.3.3依据重庆的具体情况

6.4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6.5推动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

6.5.1重庆现有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6.5.2推动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

第7章推动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7.1市场、政府和社会三种力量的相互关系

7.2以市场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7.2.1市场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7.2.2发挥市场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7.3以政府主导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7.3.1政府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7.3.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7.4以社会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7.4.1社会力量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7.4.2发挥社会力量推动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第8章研究结论与政策运用

8.1研究结论

8.2政策运用

8.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致 谢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附表汇总

展开▼

摘要

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并非新课题,但对于省域内部经济板块发展不协调问题,长期以来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事实上,省域内部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十分惊人,部分省份内部区域经济差距甚至超过全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之间的差距。这种近距离的强烈反差,容易引起人们心理失衡,不仅成为经济问题,更容易引发社会问题,进而妨碍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引起强烈关注。但由于各省经济情况迥异,导致区域经济不协调的原因各不相同,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区域差异、城乡差异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为此,本文以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发展问题研究为主题,试图对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程度进行测度,探究不协调问题产生的根源,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推动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亦为解决省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本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
   ⑴重庆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庆生产性投资投资率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超过10%,已形成支柱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整体已进入起飞阶段。重庆人均GDP在1200美元到2400美元之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重庆2007年霍夫曼比例达到2.0,处在工业化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交界处。2007年重庆城市化率超过30%,进入30—7096的国际公认的加速发展期,但重庆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并且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重庆小康社会进程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并没有显著缩小,2007年仍滞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重庆当前正处在区域经济差异扩大、各种矛盾凸显、资源环境承受压力增大的阶段。
   ⑵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协调。“一圈”和渝东北、渝东南三个区域经济差异程度在0.5左右徘徊,且具有较强的波动性。“一圈”与“两翼”人均GDP的相对差异高于全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重庆各区县区位商在不断变化,总的趋势是“一圈”逐渐升高,“两翼”逐渐降低。到2007年两翼区县的区位商都小于1,全部沦入落后区域区间。尤为严重的是,重庆各区县的区位商无一落在经济发展区区间,区域经济板块的发展程度存在一个明显的“断层”。重庆城乡经济差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有继续扩大趋势。“一圈”和渝东北、渝东南三个经济板块的相对离差系数度在0.5左右徘徊;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均高于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产业结构强度达到6.56,远远大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最高水平,并有逐年增强的趋势。
   ⑶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主要是“两翼”发展滞后。诱因有三,一是“两翼”二三产业发育不充分,尤其是二产业发展不充分;二是城市化进程滞后,渝东南尤为突出;三是开放程度低,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0%以上集中在“一圈”。渝东北经济发展滞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对该地区的限制造成;渝东南经济发展滞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基础设施薄弱所致。“两翼”发展滞后造成的最大问题是贫困集中尤其是城市贫困集中,社会稳定压力巨大。重庆城乡经济差异是多重因素“并发症”:一是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业本身发展不充分,形成一个低水平的恶性循环。二是长期以户籍制度为标志的城乡二元制度体系对城乡的分割。三是重庆国有经济强势、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加剧了城乡差距。四是城乡产业分割。没有形成城乡互为市场的产业体系。
   ⑷重庆区域协调发展受多重因素影响。外因主要有全球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和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内因主要有:肩负区域增长极,三峡库区严格的生态限制,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不足等约束条件。为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应为一个区域空间、城乡之间和生态环境“三位一体”的复杂体系。
   ⑸推动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是:内外并重,从根本上改变区域分工格局,并借助构建跨省经济区推动。内部构建“双中心”区域分工格局,外部构建三大跨省合作经济区的思路。“双中心”区域分工模式为:一个中心是主城核心区,打造西部高端产业承接基地;另一中心是渝东北的万州,建设西部地区自主创新基地和中国环保产业示范区。按照双中心区域分工模式,重庆应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城市体系,即“双中心”城市体系。以重庆主城为一个中心,以万州为另一中心,沿三峡库区构建一个大型城市群。构建成渝经济区加快“一圈”发展,构建沿长江经济区促进渝东北发展,构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促渝东南发展。
   ⑹实现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充分发挥市场、政府和社会三种力量:一是发挥市场在培育区域要素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构建区域共同市场;二是发挥政府作用搞好规划,出台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保护生态环保,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市场失灵问题。三是在规划论证、监督、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充分发动社会力量,解决市场和政府同时失灵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