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6h】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在城乡一体化中的地位

(一)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困境

(一)实践中的困境

1.单一的“升学—离农”目标取向难以满足农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单一的“升学—离农”目标取向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理论上的困境

1.为农教育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2.离农教育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三、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依据

(一)社会因素: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1.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要求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二)个人因素:农村义务教育主体的现实需要

1.升学是农民及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最大愿望,但要受到诸多客观条件制约

2.就业仍是农民及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客观需要

3.农民及其子女教育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状态

(三)教育因素:义务教育的性质

1.义务教育的基础性

2.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3.义务教育的全面性

四、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体系构想

(一)坚持为城乡一体化服务的办学方向

(二)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整合

1.合格公民

2.升学预备与就业准备

3.农村义务教育多元整合培养目标的确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现阶段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意味着我国开始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逐渐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城乡一体化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其改革和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也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实践中,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片面的“升学一离农”取向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难以满足农村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理论上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在“为农”和“离农”之间陷入困境,为农论强调为农村、农业培养人才兼顾升学,离农论主张农村义务教育应和城市一样,培养合格公民和为学生升学服务。双方观点虽然各自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局限性亦不可忽视。
   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必须综合考虑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主体的现实需要和义务教育性质的要求。依据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民及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升学和就业的现实需要以及义务教育基础性、普及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应改变单一的“升学一离农”取向,消除“为农”与“离农”的对立,立足农村实际,坚持为城乡一体化服务的方向,以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确立合格公民、升学预备和就业准备多元整合的培养目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