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构筑地域之上的诗性家园——江南物象与戴望舒诗歌
【6h】

构筑地域之上的诗性家园——江南物象与戴望舒诗歌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 论

第1章 水物象与诗

1.1江南的水及其文化影像

1.2柔性美学风格之解读

第2章 园物象与诗

2.1江南的园及其文化影像

2.2诗歌的宇宙意识与空间结构之解读

第3章 民俗物象与诗

3.1江南的民俗及其文化影像

3.2民俗意象之解读

余 论:地域之上的诗性家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后 记

展开▼

摘要

作为生长在江南地域的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潜移默化地受到江南文化的影响,他的诗歌文本凸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本文试从地域文化的自然地理、人文风俗等方面来阐述戴望舒的文化根源,即诗人本土的江南诗性文化。
   首先,从江南地域的水这一物象入手,重点阐述江南独特的柔性艺术思维利轻柔温婉的艺术创作风格。因为,水的柔弱、深沉、流动等特性,会给浙西诗人注入“水性”的文化特质。所以,在戴望舒诗歌作品中可寻绎出一种浓郁的水文化情结。同时,文章将通过阴性意象的审美建构,柔婉清丽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论述,概括出江南文化柔性的审美特征。
   其次,从江南地域的园这一物象入手,重点论述江南文人的宇宙审美意识。因为,天然的文人园林环境和风格担当着江南文人完善人格精神的理想家园。所以,在戴望舒诗歌作品中可以发掘出独特的宇宙意识和空间艺术建构特色,而且孕育着浓郁的江南隐逸文化情怀,即追寻诗性的精神家园。可以说,正是戴望舒寻找家园的理想和牧歌情怀,触发了他诗作中的一种隐秘的乡土田园情结,而这一情结也是吴越悠久的文化传统中的一种集体无意识。
   第三,从江南地域的民俗这一物象入手,探寻江南浓郁的民俗文化。因为,民俗生来就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所以,一方水土的集体习俗和代代相传的生活风情,就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江浙一带文人以浓厚的吴越民俗文化情趣。文章通过物质民俗利精神民俗两方面的论述,挖掘出戴望舒审美心理中厚重的江南文化蕴涵。同时,江南地域之上的习俗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带给诗人一种文化乡思,并传达出浓郁的地域文化情感。
   本文以地域文化视角来解读戴望舒诗歌,从中概括出戴望舒在诗歌作品中自觉不自觉地浸润着浓郁的江南文化情结,并深入挖掘出诗人审美文化心理中厚重的江南文化蕴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