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时空的教学意蕴——一种人类学的视角
【6h】

时空的教学意蕴——一种人类学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时空研究及其教学意蕴——一种物理及教学时空史观的回溯

(一)几种典型的人类物理时空观及其本质特性

(二)现代性条件下制度化时空观对课堂教学时空的规约:对著名教育家的审视

(三)问题与归因

二、人类学视角下的时空观及其本质特性——回归人类生活时空的现象学直观

(一)人与时间的关系:在时间中理解时间,并与时间进程保持协调一致

(二)人与空间的关系:在空间中理解空间,并对空间保持一种现象学的直观

(三)时空的人类学解释:在日常生活中创生生命性与价值性的教育性教学时空

三、人类学视角下时空的教学意蕴——超越制度化教学时空的实践创生观

(一)基于时空与人之生存的教学意蕴

(二)基于时空与人之生成的教学意蕴

(三)基于时空与人之生命的教学意蕴

(四)基于时空与人之生活的教学意蕴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自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产生以来,特别是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被广泛应用以来,以其为背景的课堂教学的时空问题就成为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在现代性条件下,物理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时空观一直牢牢地操控着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教学时空观。不管是绝对性的时空观,还是相对性的时空观,都没能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霸权心态和“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对人及其人性的戕害与泯灭。人的主体性的沦丧、生命性的缺失与价值性的断裂成为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中“无人”现象和“人的缺场”的普遍性问题。近些年来,诸多的教育学者和广大的一线教师也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就本研究掌握的资料来看,对时空问题的教学蕴含的探讨其视角多数仍集中在物理学和社会学的领域。这些研究成果应该来说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从理论上阐述了时空对于教学的意义,而且试图进行一种理论上的教学时空的建构或重构,并从实践中着手对具体的教学时空问题进行分析与改造。然而,这些研究几乎都没有将人身处的日常生活时空看做人“安身立命”的生存论基础和实现“人之为人”的超越性目的的实在性本身。因此,本研究借助于人类学的时空观和现象学的方法论对时空的教学意蕴做一种尝试性的解释性理解,以期对当前课堂教学时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变革有所裨益。
   本研究共分为以下个四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主要是对本研究的缘起及意义,并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研究的展开做好准备工作。
   第二部分,对以往时空史观的分析及其对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时空观的影响的研究。在本部分,主要是从人类对时空认识与理解的史学角度进行片段式地分析的。虽然,人类对时空的认识与理解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辩证统一。但是,主要观点的形成并不是一撮而就达成的。也就是说,人类对时空的认识与理解是一种历史的积淀与积累、继承与创新。本部分简要介绍了几种相关的人类时空观,并对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有着重要世界影响力和里程碑意义的四位教育家的教学时空观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最后通过问题与归因的方式指出,在现代性条件下,制度化与技术化是当前课堂教学时空问题存在的根本性原因。
   第三部分,人类学视角下时空观的本质特性。这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立论基点。本部分主要对人类学视角下的主要时空观作了简要介绍和理性分析,并指出基于人类日常生活的现象学的时空观对于人类本身及其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创生一种融生命性与价值性于一体的教育性教学时空观是超越制度化教学时空观的比较理想的选择。
   第四部分,人类学视角下时空的教学意蕴。本部分基于人类学的视角和超越论的思想提出并论证了建构一种教学时空的实践创生观是超越制度化和技术化教学时空的可能选择。在此基础上,本部分从生存论的人学和人性转向、生成性思维的当代建构以及生命哲学的意义与价值三个维度考察了日常生活中基于实践创生的教学时空的基本蕴含。最后指出源自人类日常本真生活的教学时空观,进而建构一种教育性的课堂教学时空观才是“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教学“人之为人”、“人之成人”的应有之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