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社会参与行为倾向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6h】

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社会参与行为倾向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2文献综述

2.1民族认同研究现状

2.2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2.3民族认同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

3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3.1研究目的

3.2研究假设

4研究方法

4.1被试

4.2研究工具

4.3研究方法

5结果分析

5.1民族认同的特点研究

5.2民族认同与社会参与行为倾向的研究

5.3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5.4社会参与行为倾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6讨论

6.1被试的民族认同特点

6.2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6.3社会参与行为倾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7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其在民族冲突情境下的社会参与行为倾向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少数民族被试对本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有着较高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社会文化认同明显高于对本民族的文化社会认同,对本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双重认同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少数民族被试对本民族的认同在不同文化程度上表现不同,小学文化程度的被试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要明显高于其对本民族的认同,大学文化程度的被试对本民族的认同要明显高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学生组的被试对本民族的认同要高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农林牧副工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要高于对本民族的认同。少数民族被试中,青年组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要高于中老年组,在本民族社会认同上中老年组要高于青年组。在总分上,青年组对本民族的认同要高于中老年组。在本民族文化认同上,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被试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要高于小学文化程度的被试,初中文化程度被试对本民族的社会认同要高于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试。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被试对本民族的归属感要高于初中文化程度的被试。在汉区生活过六到十年的被试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要高于在汉区生活过一到五年的被试,在汉区生活过一到五年的被试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要高于没有在汉区生活过的被试,在汉区生活过十年以上的被试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要低于在汉区生活过一至五年的被试。少数民族被试的社会参与行为倾向被聚类为两个类型,“积极型”占所有被试人数的63%,“社会参与型”占所有被试人数的37%。本民族认同和个人消极行为倾向、社会消极行为倾向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本民族认同与社会积极行为倾向呈正相关,与个人积极行为倾向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被试中华民族认同与个人消极行为倾向和社会消极行为倾向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被试中华民族认同与社会积极行为倾向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但与个人积极行为倾向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有显著的相关,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症与被试对本民族总的认同有显著的相关。对本民族的认同可以部分预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在冲突情境下的行为倾向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行为倾向不能直接预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