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时间·生命·梦——《希望》诗歌的三个关键词
【6h】

时间·生命·梦——《希望》诗歌的三个关键词

代理获取

摘要

《希望》是七月诗派的主要刊物之一,联结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跨越了战时“陪都”重庆和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这两大城市。《希望》创刊于1945年,由于经费的不足,其出版和发售困难重重。在困境中艰难生存下来的《希望》一共出版发行了两集八期,其第一集的四期在重庆出版发售,第二集的四期在上海出版发售,其中前四期在上海有少量的重印。《希望》是《七月》的继续,其宗旨、内容都和《七月》有着不可分离的血缘关系,继续贯彻着《七月》在编辑上的思想方针,始终保持着拒绝平庸与虚伪、和现实密切相连的战斗姿态和启蒙特色。相对于《七月》的纯文学性质而言,《希望》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体裁范围相应扩大了一些。除了发表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通讯等《七月》原有的文体之外,又增加了哲学方面的论文以及具有政治色彩的杂文,甚至一些民间寓言故事。由于比较贴近现实,《希望》的出版在当时受到了欢迎,甚至出现了排队购买《希望》的情景。
   通过阅读《希望》所刊载的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七月派诗人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这种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表现在诗人们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因此流露出的使命意识。具有清醒时间意识的七月派诗人,对于生命的思考不仅仅表现为对自身生命意义的追求,还表现为对下层劳苦大众生命形式的悲悯和对上层腐朽社会的嘲讽。另外,七月诗派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扩大到对整个人类生命形式的思考,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将个人的生命形式融入到整个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去,这在横向上表现为水融于海的生命形式的联接,在纵向上表现为薪尽火传的生命形式的承接。
   七月派诗人对于时间和生命的思考,对于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希望》诗歌中,通过“梦”这一意象表现出来。具体说来,这些诗歌歌咏田园生活,流露着对章真生活的向往和对单纯安宁生活的追求。同时,在这些诗歌中还有对腐朽当权者的“白日梦”的嘲讽。由于抗战胜利后,光明并未来临,诗人美丽的梦并未成为现实。遭遇了梦破痛苦的七月派诗人并未因此而悲观,而是重新为实现自己的梦境而继续前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