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统筹城乡背景下城乡金融资源协调配置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6h】

统筹城乡背景下城乡金融资源协调配置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的城市化偏向发展战略为切入点,对城市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了金融资源方面的思考。在充分借鉴、吸收已有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
   1、金融是依赖特定保证体系(金融制度)、特殊载体(金融商品)的社会财富的索取权;是具有数量(货币和资本)累积和功能累积的、特殊的、内在于经济的社会资源。“金融资源”具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属性,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决定作用。将广义的“金融资源”含义划分为:资金、资本资源;金融商品资源;金融机构、金融组织体系及从业人员资源;金融制度资源四类。
   2、“城乡金融资源协调配置”,指在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以及城乡金融系统与城乡经济、社会系统相互关系基础上,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合理协作,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实现城市金融与城市经济和社会系统,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和社会系统之间以及二者系统内部间的持续、良好发展的总体目标。
   3、城乡金融资源协调配置的实现机制需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三个大系统,城市金融、农村金融、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四个小系统入手,以金融资源的“源流”、“管渠”、“水泵”(动力机制)以及宏微观环境几个角度进行具体的建设。
   通过无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灰色关联度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标评价法、因子分析法和实地调研问卷法,实证研究了重庆市40个区县的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状况,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1、重庆市农村地区居民相对较低的金融意识与金融需求层次对于农村地区金融的发展将会产生一个不利的外部金融环境;同时,城乡居民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的金融需求,比如购买住房的贷款需求,对稳定重庆市宏观经济、金融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金融资源的城乡配置中,城市地区的存贷款资源配置地相对有效,其对城市经济的正向促进作用明显,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数量、金融从业人员的数量以及财政支出的配置相对有效。
   3、2007年-2009年这三年,金融资源在重庆市城乡地区的平均配置效果并未出现根本的改善。导致重庆市2009年的城乡金融资源协调配置水平偏低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基础条件的制约,致使金融资源功效传导路径被阻断,进而无法依靠外部简单的“输血”式配置来发挥金融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
   4、制约重庆市城乡金融资源协调配置的因素解释为:城乡境遇差距将影响金融资源功效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将影响金融功效的传导;银行金融资源成为影响城乡金融资源协调配置的主要金融因素;银行金融资源的偏城市与社会、财政金融资源的偏农村配置已经并将持续成为重庆市城市和农村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差距拉大的金融原因;城乡地区差别的产业吸融力和自我积累力,从“源流”上削弱了农村地区金融资源功效的发挥;政府问的利益博弈及金融主体对于金融资源的非理性开发,加剧了城乡金融资源非协调配置的局面。
   在实证研究的结论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协调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的针对性思路:
   1、广开金融资源之“源流”。以银行金融资源开发和配置为重点:协调金融资源各类别间结构;以金融资源增量配置带动存量配置。
   2、新建并疏导金融资源之“管渠”。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丰富金融机构种类;正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厘清农村信用社产权归属及发展定位问题,改善农信社经营效率,鼓励其科学合理发展;鼓励区域性金融机构发展,通过扎根本地,弥补当地金融资源“管渠”空白;适度增加社会、银行金融资源的比例,逐步形成以“有形”金融传导渠道为主,“无形”政府金融资源配置为辅的局面;建立、健全资源价格体系,通过价格信号,以市场手段这条“无形的管渠”引导金融资源的城乡合理流动。
   3、优化金融资源之“环境”。构建稳定的社会经济宏观效率环境;构建差别的金融资源微观效率环境;形成开放的金融系统环境;修正倾向化的金融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