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睡眠产生的酝酿效应
【6h】

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睡眠产生的酝酿效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酝酿效应及相关研究

1.1.1 酝酿效应

1.1.2 酝酿效应的相关研究

1.1.3 酝酿效应的产生机制

1.2 睡眠及相关研究

1.2.1 睡眠的基本概念

1.2.2 睡眠与创造性的相关研究

1.3 问题的提出

2 实验研究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假设

2.3 实验方法

2.3.1 被试

2.3.2 实验材料

2.4 实验设计

2.5 实验程序

2.6 仪器和设备

3 实验结果

4 实验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酝酿是指暂时搁置尚未能解决的问题,直到再次面对这个问题的过程。酝酿效应是指这个过程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的积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酝酿效应不仅存在于常规性问题中,对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同样有积极影响。前人发现酝酿时间的长短会影响酝酿效应大小,如Goldman等探究0秒,20分钟和24小时的酝酿对解决字谜任务的影响,发现原本未能解决的字谜,经过酝酿过后,24小时组的成绩显著的好于0秒组;而20分钟组的成绩并不比0秒的好。因而认为长时间的酝酿能更好的促进字谜问题的解决。只是目前研究的多是清醒状态下的酝酿效应,尚未探究酝酿状态对酝酿效应的影响。
   睡眠在人的一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维持机体生存,也对维持注意、巩固记忆、促进顿悟等认知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创新作为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历来备受重视。有研究已发现睡眠与创造性之间具有正相关,且Wanger等人的研究更是表明睡眠可以强有力的促进顿悟的获得。然而,对于睡眠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解决的影响的研究,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甚少。
   本研究假设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中,酝酿状态会对酝酿效应的大小产生影响。期望通过实验来验证相对于清醒状态的酝酿和剥夺状态的酝酿,睡眠状态的酝酿会更有利于创造性问题的解决。目前远距离联想理论对创造性的理论影响较大,该理论认为创造性就是将遥远的、零散的,本来无关或联系不大的事物进行联结,创造过程就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将无关或关联不大的元素进行重构的过程。如果个体越能将距离遥远的概念进行联结,创造能力也就越高。故而本研究采用自编的远距离联想任务(Remote Associates Test,RAT)进行探究。本研究为2(酝酿期间:有酝酿、无酝酿)*3(酝酿状态:清醒、睡眠和剥夺)的被试间设计,一共有84名(21.32±1.94)正常的在校大学生参加实验。实验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首测阶段,随机将被试分为有酝酿条件的和无酝酿条件的,有酝酿组的被试完成远距离联想任务,无酝酿组的被试则完成数字任务;
   第二,酝酿阶段,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被试按要求分为夜间睡眠组,白天清醒组和剥夺睡眠三组;
   第三,再测阶段,被试全按要求完成远距离联想任务。
   本研究实验结果:
   1、酝酿效应方面,发现有酝酿条件的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再测提升率显著的高于无酝酿条件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发现相一致,证实酝酿效应的存在。
   2、酝酿状态对酝酿效应的影响方面,在有酝酿条件下,发现睡眠状态酝酿组在再测时的提升率显著高于清醒状态酝酿组的,p<.05,和剥夺状态酝酿组的,p<.01。说明关于创造性问题的解决,相对于清醒状态的酝酿和剥夺状态的酝酿,睡眠状态的酝酿最利于问题的解决。
   3、有酝酿条件下的三组被试在再测时对于首测时已解决问题的记忆保持率方面,发现睡眠状态的记忆保持率显著的高于清醒组,p<.05;也显著的高于剥夺组的,p<.01。说明经历睡眠的状态更利于记忆的保持。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了酝酿状态会对酝酿效应的大小产生影响,而且睡眠状态的酝酿相对更有利于创造性问题的解决。睡眠状态的独特性——相对较少的外界干扰,较低的去甲肾上腺素,低度的唤醒状态;睡眠期间对睡前获得的信息的重复激活、整合、重构,都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有利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