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生迷信信念研究
【6h】

中学生迷信信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引言

1.2 文献综述

1.2.1 中国古代的神灵观念

1.2.2 西方心理学先贤的探索

1.2.3 当代西方心理学界对迷信的研究

1.2.4 针对中国迷信现状的相关调查研究

1.3 前期研究

1.3.1 数字偏好与数字迷信

1.3.2 RPBS中文版信效度检验及相关调查研究

2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目的

2.1 本研究的创新性

2.2 本研究的目的

3 中学生迷信信念量表的编制

3.1 迷信信念的文义性定义与操作性定义

3.2 本研究的被试样本构

3.3 初测问卷的编制

3.3.1 通过文献整理编制条目

3.3.2 开放式问卷调查及内容分析

3.3.3 参考先前研究的结果

3.3.4 通俗度检验

3.4 初测问卷分析

3.4.1 项目分析

3.4.2 探索性因素分析

3.5 再测问卷分析

3.5.1 项目分析

3.5.2 探索性因素分析

4 正式施测和信效度检验

4.1 信度检验

4.1.1 内部一致性系数

4.1.2 重测信度

4.1.3 组合信度与平均变异萃取量

4.2 效度检验

4.2.1 内容效度

4.2.2 结构效度

5 中学生迷信信念现状分析

5.1 中学生迷信信念量表描述性指标

5.2 中学生迷信信念人口学差异分析

5.2.1 中学生迷信信念量表跨性别测量等值性检验

5.2.2 中学生迷信信念量表男女生性别差异分析

5.2.3 中学生迷信信念量表的年级差异及趋势分析

5.3 不同类型迷信信念的学生在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分析

5.4.1 迷信信念类型划分

5.4.2 迷信信念与自信、自尊和自立的关系分析

6 讨论

6.1 中学生迷信信念量表的本土化建构

6.2 中学生迷信信念的维度探索

6.3 信效度检验中新方法的运用

6.4 潜在类别分析与中学生迷信信念的类型

6.5 健全人格的培养与迷信信念干预

6.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7.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迷信信念与迷信行为,从哲学的角度看,所有的迷信都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反映。迷信信念是个体的某种虚幻的错误的观念,由个体自身的错误归因或观察学习产生,通过非关联性强化最终形成,并可能导致个体对某种特定事物的好恶,或产生一定的趋避行为。
   中国独具一格的文化背景也产生了不同于西方的迷信信念,以鬼神观念为例,中国人的鬼神观不同于西方的“三位一体”而具有更广泛的内涵与外延。外国的心理学先驱对迷信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如Skinner从行为塑造的角度对迷信行为的产生做出了解释;Festinger则从认知失调的角度对迷信信念的传播机制进行了探讨。当代西方学者也编制了一些可以用来测量迷信信念的、具有良好信效度的研究工具,如Tobacyk的超自然信念量表和Zimbardo的超未来时间观念量表。但当前国内学者对迷信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研究者也通过对Tobacyk的超自然信念量表的本土化修订和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迷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先期研究的分析,一个具有良好信效度的专业测量工具对于迷信的研究与干预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因此本研究以中国中学生为对象,旨在编制符合其时代特征的迷信信念量表,并进一步考察中学生迷信信念水平的一般特点及其与自信、自尊和自立这些健全人格特征的关系。
   本研究在文献收集、开放式调查和参考研究者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含50个条目的初测量表,在对条目进行通俗度检验后对在重庆地区进行初测,有效回收648份初测问卷,参考项目分析与因素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条目的删减与修改,形成36条目的再测问卷,在川渝地区再次施测,有效回收1107份问卷,通过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最终形成了含6个维度,每维度4个条目,共24题的正式量表,并请四位本专业博士研究生进行了内容效度指数评定和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随后通过3次在川渝地区的抽样调查,进行重测信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并对中学生迷信信念水平进行了描述统计和性别年级的差异比较,最后使用潜在类别分析对中学生迷信信念进行分类,并比较了不同类别的迷信信念在自信、自尊和自立人格水平上的差异。
   本研究在方法上采用了比较前沿的心理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及相应的统计软件包,主要包括用多种统计决策的手段如平行分析、最小平均偏相关系数、AIC和BIC指标判断保留适宜的因子数目;利用贝叶斯估计法计算因子负荷的95%可信区间;用组内相关系数考察量表的重测信度;对量表的跨性别适用性进行了测量等值性检验;并利用潜在剖面分析从质性研究的角度对中学生迷信信念进行考察;本研究还使用了新兴的结构方程模型软件包Mplus。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1)中学生迷信信念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主要包括:“灵魂不灭”、“超心灵学”、“神灵观念”、“传统巫术”、“命理预言”和“吉凶信号”6个维度,中学生中并不存在普遍的风水迷信信念。中学生的迷信信念水平普遍较低。总体上迷信信念水平随着年级的增加呈线性下降的趋势,但存在初二和高二两个波动期,表现出一定的四次函数变动趋势。
   (2)本研究编制的中学生迷信信念量表的分量表和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6-0.92之间,四周重测信度在0.80-0.90之间;各分量表组合信度在0.62-0.78之间,平均变异抽取量在0.30-0.48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的主要拟合度指标在考虑了方法学效应后,x2/df=2.187,CFI=0.907,TLI=0.883,SRMR=0.050,RMSEA=0.066;中学生迷信信念量表总分与超未来时间观念量表分数的相关在0.427-0.701之间(Ps<0.01);与积极过去时间观分数的相关在0.089-0.256之间(相关系数0.089未达P<0.05的显著性水平);与总体自信分数的相关在-0.192-0.313之间(Ps<0.01);与自立总分在-0.072-0.0.235之间(相关系数-0.072未达P<0.05的显著性水平);与二维自尊总分在-0.068-0.181之间(相关系数0.068未达P<0.05的显著性水平)。跨性别测量等值性检验结果表明量表条目在不同性别的群体间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意义。
   (3)通过潜在剖面分析发现中学生的迷信信念依照其在不同维度上得分的概率倾向,可以将其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类别,分别是低迷信信念类型,轻度客观唯心迷信信念类型,中度客观唯心迷信信念类型,重度客观唯心迷信信念类型和高迷信信念类型,这五种类型的人数依次递减,与描述统计指标的结果相互印证,同时也表明中学生中,与客观唯心迷信信念相关的“神灵观念”、“命理预言”和“吉凶信号”水平高于与主观唯心迷信信念相关的“灵魂不灭”、“超心灵学”和“传统巫术”水平。不同的迷信信念类型与自信、自尊和自立这些健全人格特征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其相关指标均达到统计显著与临床显著的水平。
   提升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纵向追踪、相关因素建模和复核效化则是后续研究中重点关注的部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