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导学案的问题导学法的化学生命课堂构建研究
【6h】

基于导学案的问题导学法的化学生命课堂构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人才

1.1.2 新课程改革实施现状堪忧

1.1.3 科学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1.1.4 学生与家长渴望生命课堂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2.文献综述

2.1 相关研究概述

2.1.1 导学案的相关研究

2.1.2 问题导学法的相关研究

2.1.3 生命课堂的相关研究

2.2 核心概念界定

2.2.1 导学案

2.2.2 问题导学法

2.2.3 生命课堂

2.2.4 化学生命课堂

3.理论基础

3.1 和合思想

3.2 皮亚杰发展理论

3.3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3.4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3.5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理论

3.6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3.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基于导学案的问题导学法的化学生命课堂构建

4.1 构建思路

4.2 基本理念

4.3 构建模式

4.3.1 基于导学案的问题导学法的化学生命课堂模式构建

4.3.2 基于导学案的问题导学法的关键要素

4.3.3 基于导学案的问题导学法的化学生命课堂实施程序

5.基于导学案的问题导学法的化学生命课堂应用

5.1 具体实施

5.1.1 生命在场

5.1.2 生命润泽

5.1.3 生命成全

5.2 实施效果分析

5.2.1 问卷调查分析

5.2.2 学习成绩分析

5.2.3 访谈分析

5.3 基于导学案的问题导学法的化学生命课堂实施反思

5.3.1 科学地使用导学案

5.3.2 合理地进行问题导学

5.3.3 充分发挥教师角色的作用

6.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生命课堂特征问卷调查(教师卷)

附录2 生命课堂特征认可度问卷调查(学生卷)

附录3 基于导学案的问题导学法化学生命课堂认可度调查(学生卷)

附录4 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导学案

致谢

参加课题及发表论文一览表

展开▼

摘要

传统的“教师讲授课堂”注重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2001年全国正式启动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实现新课程理念,响应家长和学生的呼声,使课堂变为生动、活泼、高效,教师和学生能在课堂上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成长,构建富有生命的课堂迫在眉睫。
   以“和合”思想为构建理念,为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本文认为采用基于导学案的问题导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示教师教学风采,使师生在课堂上实现自我价值,感悟生命发展——基于导学案让问题导学法有据可循,学生预习、课中和课后,学习都有方向性,并且能及时的检验学习成果,问题导学法将知识分解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灌输式”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寻找、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教师引导教学变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的教学重点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养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本研究,笔者通过自己在教学中实践的收获和反思,试图构建基于导学案的问题导学法的化学生命课堂,并对构建过程进行反思研究。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主要概述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意义、目的、思路、内容及方法。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及概念界定。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从导学案、问题导学法、生命课堂三部分了解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界定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导学案”、“问题导学法”、“生命课堂”。
   第三部分:理论基础。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和合思想、皮亚杰发展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理论、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部分:基于导学案的问题导学法的化学生命课堂构建。此部分,笔者就生命课堂的构建思路,基本理念、构建模式,及模式中的主要要素:导学案的功能、要素、编写原则及编写的流程,问题导学法及对基于导学案的化学问题导学法的生命课堂的实施程序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五部分:基于导学案的问题导学法的化学生命课堂的应用。这部分笔者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一课时为例,展示了笔者在化学生命课堂中实施基于导学案的化学问题导学法以期体现课堂的生命力,构建生命课堂,并针对本学期实施情况展开了学生认可度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学生对导学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作用、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氛围、学生参与活动程度、及问题导学法,结合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和本学期四次考试成绩对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问题导学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本学期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六部分:结语。基于一学期在的实践研究,提出本研究目前还存在的不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