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族骨干”硕士生基础培训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
【6h】

“民族骨干”硕士生基础培训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民族骨干”硕士生培养具有特殊性

2.“民族骨干计划”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3.基础强化培训阶段在骨干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

2.国外研究

3.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三)研究设计

1.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2.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3.研究的主要方式方法

一、对西南大学少数民族骨干基础强化培训基地的考察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地点的选取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性别及年龄分布状况

2.年级分布情况

3.民族成分状况及生源分布状况

4.语言掌握情况

(三)基础强化培训阶段的基本情况

1.课程设置

2.师资配置

3.考核评价

4.学生态度

二、“民族骨干”硕士生基础强化培训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1.教学目标定位偏差

2.忽视民族文化的交流,培养目标单一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1.基础强化培训阶段课程设置

2.与专业学习阶段的课程衔接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设施建设落后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2.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有待优化

3.网络教学及信息平台建设有待提升

(四)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1.基础培训课程的考核评价

2.骨干硕士生综合考核评价

三、“民族骨干”硕士生基础培训阶段问题形因分析

(一)生源构成繁杂

1.学生构成专业分散混杂

2.在职考生与非在职考生基础参差不齐

3.生源民族结构分散

(二)基地和学生对基础培训均缺乏重视

1.基地培养机制有待完善

2.“民族骨干”硕士生自身不够重视

(三)与其他培养阶段未形成妥善衔接

1.基础强化阶段向学习专业学习阶段的过渡

2.与毕业就业阶段的前后呼应

(四)缺乏有效评价监督机制

1.基础课程评价

2.结业考核评价

四、提高“民族骨干”硕士生基础培训质量的对策

(一)明确基础强化培训阶段的培养目标

1.设置明确的基础培训阶段教学目标

2.制定具体实践活动与民族文化培养目标

(二)加大对基础培训的教育经费投入

1.加强对教学设施及师资力量的资金投入

2.建立基础培训阶段的学生奖励机制

(三)加强基础强化培训阶段与专业学习阶段的衔接

1.开设为专业学习预备课程

2.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自实施以来,为西部地区以及民族地区培养了众多民族骨干人才,为西部地区及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递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基础强化培训阶段是骨干生区别于其他普通全日制研究生特殊附加的一年,也是提升骨干基础素质,完善基础知识,强调高等教育高质培养的一年。但是,由于“民族骨干”硕士生培养目标的定向性,就业方向的特殊性,生源背景的复杂性,培养对象基础知识的不均性等计划本身存在的原因,以及基础强化阶段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师资队伍构建专业性不强,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因素,造成了民族骨干硕士生在基础培训阶段的培养质量较低,基础强化不达标等系列问题的出现。
  本研究旨在找出真实反映“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在基础强化培训阶段存在的问题,深度剖析其形成原因,提出科学、合理的提高骨干硕士生基础培训质量的对策。基于此研究目的,本研究从六个培训基地中民族分布最为广泛的西南大学培训基地为主要考察地点,通过对“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在基础强化培训阶段出台的相关培养政策,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具体实施背景做出相应陈述,结合对西南地区民族骨干基础培训实施过程的相关调查,自下而上重新审视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在基础强化培训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性的分析,试以提出提高“民族骨干”硕士生基础培训的对策,以期引起对民族骨干基础强化培训阶段硕士生培养的严肃重视和重新审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