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药物干预队列研究
【6h】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药物干预队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肝硬化SBP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二部分 肝硬化SBP患者药物干预队列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附录一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附录二 在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附录三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调查表

附录四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人随访卡

附录五 知情同意书

展开▼

摘要

[目的]
  1.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发病危险因素,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SBP的认识,试图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的目的。
  2.对治愈后出院的肝硬化SBP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药物干预,尝试从中寻求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减少复发率及延长生存期。
  [方法]
  1.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为肝硬化的连续病例,共计1329例,其中合并SBP的有206例。
  2.对可能影响肝硬化患者发生SBP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各危险因素的OR值及其95%的可信区间。
  3.对治愈出院的肝硬化SBP患者随机分组并进行为期半年的药物干预,然后比较各组SBP的复发率,计算相对危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用Kaplan-Meier法分析在药物干预停止后半年各组间的生存率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图。
  [结果]
  1.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①单因素分析显示:MELD分值、Child-Pugh分级、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门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腹水总蛋白等9个因素在SBP组与非SBP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②多因素分析中,有3个因素:MELD评分,脾脏厚度和腹水总蛋白最终进入了Logistic回归方程,P值均<0.01,回归系数B分别为1.548、1.352、1.961;优势比OR分别为4.703、3.864、7.108; 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2.346,9.429)、(1.646,9.074)、(2.825,17.885)。
  2.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患者药物干预队列研究
  ①对治愈出院的SBP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持续性预防用药,各组SBP复发率的比较结果提示:序贯组较之诺氟沙星组、益生菌组在预防SBP的复发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诺氟沙星组与益生菌组两者相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而序贯组、诺氟沙星组、益生菌组在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②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药物干预结束后半年各组病人的生存率:序贯组的生存曲线与诺氟沙星组、益生菌组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诺氟沙星组与益生菌组,两组生存曲线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而序贯组、诺氟沙星组、益生菌组在分别与对照组的生存曲线进行比较时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直观生存曲线图,序贯组的生存曲线高于其他三组。
  [结论]
  1.综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预测MELD评分、脾脏厚度、腹水总蛋白可能为SB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在预防SBP复发和提高患者随后半年的生存率方面,选择诺氟沙星序贯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单用诺氟沙星或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均能一定程度上预防SBP复发和提高患者随后半年的生存率,其中序贯治疗组效果更佳,可能是一种较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