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研究
【6h】

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主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全球汉语学习热潮持续增温。伴着这股热潮,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了学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并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发端至今,已经走过三十多年的历史,中外众多专家学者就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诸多层面进行了系列的研究,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国家对非洲大陆外交政策的调整,非洲留学生成为我国外国留学生中规模增长最快的主体。学界对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做了一些相关研究,但从规模和成果来看远不及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研究。此外,现有研究主要的侧重点是对非洲本土的教育方面的研究,在国别和领域方面也具有局限性,很少关注留学生本身以及其学习方面的研究。对非洲教育的研究,从国别来看,侧重于埃及、南非和尼日利亚等少数几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从研究论文来看,大部分国家几乎未曾涉及。从区域来看,侧重于经济较发达、政局相对稳定的南部非洲和北部非洲,西非、东非地区则较少。从研究领域看,侧重于高等教育和非洲教育的综合介绍,而对于非洲学生的文化特点、情感因素、专业选择、教材、教学模式、任课教师的素质等领域的研究尚有待加强和深入。至于说非洲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研究认为,非洲来华留学生群体具有与其他群体不同的特征,随着非洲来华留学生学习人数逐年递增,为了回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宏伟战略目标,如何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应该被提上日程,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紧迫性。
  本研究首先对我国三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以及针对非洲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在此基础上,基于跨学科的视角,通过对非洲来华留学生的群体特征以及汉语学习特征的归纳分析,对其汉语学习的情况进行实证调研和分析,总结描述了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特征;借鉴吸收语言学、教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学科有价值的成果,结合非洲来华留学生的群体特征,提出了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用策略。本研究将非洲来华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针对非洲来华留学生的汉语高效教学原则及策略,推而广之,有利于提高汉语二语教学的效率,提升汉语二语学习理论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完善及丰富汉语二语学习理论,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和学科发展添砖加瓦。
  全文分为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本部分对与本研究有关的几组核心概念和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比较和辨析。内容涉及到“汉语”、“二语学习”和“非洲来华留学生”的概念界定以及“母语与目的语”、“学习与习得”和“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三组相关概念的辨析。
  在充分梳理、分析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非洲教育研究以及对非洲留学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实际经历和调研,本研究发现:第一、关于汉语二语学习认知过程的研究缺乏实证力度,因而研究结果指导性不强。第二、缺乏对汉语二语教学语料库的针对性研究。第三、关于汉语二语教学的本质内涵、特征、功能及其理论基础等都还不够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汉语二语教学的生成机制、评价机制等几乎是一块空白,汉语二语教学的课堂设计方面的研究仅有一两篇文献,而且论述的角度相当有限。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以引介、借鉴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模式为主,缺少立足于汉语自身特点与规律的系统性研究。第四、国内外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二语学习方面的研究涉猎较少,成果不多。已有研究偏重对非洲本土的教育研究,而且在国别和领域方面具有局限性。
  本研究以非洲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对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二语教学与学习这一领域作粗浅的探究,并就非洲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提出有针对性的原则、方法、策略和建议,完善和丰富了汉语二语学习理论,促进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发展。
  第二部分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本部分对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历史起源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与研究,同时,归纳了非洲来华留学生的群体特征及其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他们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追本溯源,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本研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创阶段、起步阶段以及发展阶段。在考察和总结非洲来华留学生的群体特征、学习特点以及汉语学习的主要难点后,本研究提出:就汉语教学而言,非洲来华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有别于来自其它国家或地区的留学生,我们必须了解、掌握学习者自身的特征以及教学的特点和难点,才能“对症下药”,做好非洲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
  第三部分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需求分析基于对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溯源与考察以及对非洲来华留学生群体特征的归纳分析,本部分通过对来自非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课堂内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师生进行访谈、观察和统计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以及对学习者、用人单位、管理部门进行调查等手段,探讨总结非洲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需求,得出结论: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以工具性动机为主,以职业需求见长。
  第四部分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理论依据本部分从学科层面讨论汉语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具体内容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三个方面,主要从语言学之本体论的角度分析汉语二语习得的中介语体系,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从语料库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工具性作用,解决“用什么技术手段”的问题;从心理学之认识论的角度分析语言学习的心理学机制,解决“如何学”问题;从教育哲学之方法论分析语言教学的建构机制,解决“怎么教”问题。
  第五部分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目标根据对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需求分析结论,结合语言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要求,本部分探讨了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根据布卢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本部分分别按照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的分类标准对国家层面的对外汉语教学目标以及对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更为细化、更为具体的教学目标。
  第六部分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与教材研发本部分回答了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以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需求分析结论作为前提,本研究认为,为了满足学习者的职业需求,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二语教学的课程设计与教材研发原则上应该主要朝着“专门用途汉语”(Chinese for Special Purpose,文中略作CSP)的方向发展,为此,本研究提出: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课程应该按照有别于通用汉语(Chinesefor General Purpose,文章略作GSP)而言的“通用汉语+专门用途汉语”的体系构建。教材研发应该以学生的职业化选择为背景,以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第七部分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策略与路径本部分主要讨论了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中具体物理课堂教学所选择的的策略与路径,指出: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在教材选择、教学法运用、课堂教学技巧等方面应符合非洲来华留学生外向型性格倾向、好表现、易满足等个性特征,适宜采用以视听说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应遵循生成性思维,共创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
  第八部分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质量监控要考察教学效果如何,需要经过质量监控与质量检验。本部分提出: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包括语言测试和教学评估两个方面。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以常规性教学评估为手段,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能为汉语二语教学提供修正性反馈信息。对于非洲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而言,语言测试只能充当教学评估的一种手段,对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质量的监控需要管理部门、留学生培养单位、教师、校企合作企业方、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部门等等的联动配合,才能大大提高监控、组织与管理的效率和作用。
  第九部分结语非洲来华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本身就很少,关于其汉语学习以及针对性地对其开展高效汉语教学的研究就更少。本研究综合分析了这一群体的总体特征,结合最新语言教学的成果研究了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汉语教学,提出了系列的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此外,本研究基于汉语语言的特色,将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二语学习过程与高效率教学纳入到认知语言学、教育学、认知科学和认知心理学有效结合的分析范式之内进行研究,从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汉语教学的角度来研究非洲来华留学生,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创新。今后希望能够针对更为广泛的汉语二语学习者和对外汉语教学语料库开展后续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