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西南民族象形文字探析原始天象历法及其教育启示——以纳西族东巴文与水族水文为例
【6h】

基于西南民族象形文字探析原始天象历法及其教育启示——以纳西族东巴文与水族水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1.概念界定

2.已有研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从象形文字探析西南民族对天象的认识

(一)宇宙模型和天体的认识

1.宇宙模型

2.天体的认识

(二)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1.时间概念

2.空间概念

二、从象形文字探析西南民族对历法的认识

(一)季节与物候

1.纳西族的季节认识

2.水族的季节认识

(二)授时方式

1.纪时

2.纪日

3.纪月

4.纪年

三、原始天象历法认识的比较分析

(一)纳西族和水族有关天象认识的比较分析

1.宇宙模型和天体认识的比较分析

2.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比较分析

(二)纳西族和水族有关历法认识的比较分析

(三)原始天象历法的共性认识及其差异性影响因素

1.原始天象历法的共性认识

2.原始天象历法的差异性影响因素

四、天象历法认识对教育的启示

(一)天象历法认识对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启示

(二)天象历法认识对自然观教育的启示

五、研究结论与不足

(一)本研究的结论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象形文字是思维的考古工具,是古代先民原始思维的反映。了解原始思维的特点和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原始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可以认识人类思维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在西南民族地区,纳西族和水族经书典籍中存在丰富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而天象历法的认识便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原始先民的天象认识和历法,可以知道在原始社会是如何利用宇宙天象有规律的变化规划自然行为,分辨时空,从而指导当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本研究以纳西族东巴经和水族水书的文献整理和田野考察为基础。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基于科学人类学的视角对西南民族地区的原始天象历法认识进行分析,一方面探寻象形文字与原始天象历法认识的关系,分析不同民族象形文字中体现的原始天象历法认识的共性和差异性;另一方面在总结不同民族原始天象历法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原始观念的共性特征以及其构成差异性的影响因素,了解原始先民对宇宙自然的认知过程。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西南民族地区纳西族东巴经和水族水书中象形文字体现的天象历法认识,其中天象认识包括对宇宙模型和宇宙总天体的认识,历法认识主要包括季节与物候和授时方式;第二部分比较了纳西族和水族的天象历法认识,总结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论证原始天象历法认识的共性认识,并对差异性认识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第三部分是在前两个部分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天象历法认识对教育的启示。
  本研究主要结论包括:⑴纳西族和水族的象形文字中存在着丰富的天象历法观念,这些观念都来自于古代先民对于所观察天象的原初思考,它是建立在直观感知事物理解的基础之上,同时对于无法解释的事物赋予其具有神秘逻辑色彩的感性认识。⑵纳西族和水族有关宇宙模型的认识都是以地球为中心的朴素认知,并由此确定了有关宇宙结构——“盖天说”的统一认识。有关宇宙的起源方式上,纳西族先民所认识的宇宙起源是阴阳和合共生型,而水族先民认为宇宙的起源来源于单一神的创生,这种认识上差异与民族文化中神的概念的差异有关。⑶纳西族和水族有关历法的认识中,共存在四种不同的授时方式,按照其稳定和准确程度由弱渐强排序依次是物候授时方式,二十八宿授时方式,十二生肖(地支)授时方式,干支授时方式。⑷纳西族和水族有关纪时的十二生肖(干支)方式与汉族时辰概念完全对应。纳西族的纪月(月建)方式与古代夏历相同,水历的纪月(月建)方式与秦、周、殷、夏历的正月起点形成梯级递进关系。尽管在叙述方式上存在差异,但纳西族和水族都存在着一种以天干地支六十轮回为周期的纪年方式。⑸纳西族和水族对于历法的认识最初均来自于物候现象的观察,利用物候特征划分季节是其历法认识的起步,原始先民通过长时间的物候现象的观察结合天体规律性变化,逐渐探索总结出了“观象定量历法系统”。而干支纪年系统是“观象授时”方法中最为准确稳定的授时方法。⑹影响纳西族和水族天象历法认识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生态自然环境和社会结构。其中纳西族和水族有关时间和空间方位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理位置,气候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宇宙模型和历法的认识受到社会结构的影响。⑺天象和历法观念作为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通过联系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既有利于传授科学教育的知识内容,又有利于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