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消费文化
【6h】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消费文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Contents

Abstract

摘要

Abbreviation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of the Leisure Class

A. The Economic Role of the Party

B. The Luxurious Standard of Living

Chapter Two Reification of Economic Relations in Consumption

A.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Upper Class and the Lower Class

B. The Relation between Britain and Its Colonies

Chapter Three Location of Women's Selfhood in Consumption

A. Self-discovery of Clarissa in Bond Street

B. Kilman's Disintegration in the Store

Conclusion

Notes

Works Cited

展开▼

摘要

《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文中故事发生在一天的时间内,以女主角买花的决定而开始,开篇就铺垫了一种消费的基调。事实上,消费文化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得到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因此研究此部小说中的消费文化可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小说的主题意义。本文主要运用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的炫耀性消费理论和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的“物化”观点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来分析此小说中的消费现象,同时也探讨消费对于所处时代中女性的影响。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以克拉丽莎、布鲁顿夫人和威廉爵士等人为代表的有闲阶级的炫耀性消费,在小说里他们被描述为主体消费者,也是20世纪20年代英国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在小说中炫耀性消费很明显,他们举办的宴会和奢靡的生活作风都是很好的例证,而本章主要通过运用凡勃伦关于炫耀性消费的观点来揭示有闲阶级消费的实质,炫耀性消费的作用正是为了维护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增强自身的实力。
  第二部分侧重分析物化现象,在小说里的表现则是社会关系的本质被商品交易中的物物关系所替代。《达洛维夫人》处于资本主义市场的大环境中,小说中人物对于商品的关注使真正的剥削关系变得模糊,比如各阶层的关系,例如威廉爵士与赛普蒂莫斯,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例如英国与印度。伍尔夫构思了一个具有消费环境的社会,言语中或多或少表达了她对于消费的质疑,但还是存在她的不足,那就是她看不到隐藏在商品中的社会关系的本质。因此,本文会借鉴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来寻找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通过消费对于个人和其他国家剥削的真相。
  第三部分会主要分析消费社会里的女性消费者。在《达洛维夫人》中几乎每位女性角色都是消费者,而伍尔夫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对购物也颇有感触。她在小说中刻意塑造了两位对比突出的女性消费者,克拉丽莎在购物中的重拾自我与基尔曼在商品中的自我迷失形成鲜明反差。由于她们不同的阶级属性导致了她们不同的消费行为,所以探索她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部分总结了以上消费现象背后的一些本质发现,即它的功能,隐藏其中的社会关系的本质,对其不同反应的原因,同时也延伸探讨了伍尔夫对于消费的态度。她具有自身的矛盾性,虽然她在小说中描述了贫穷人民在消费世界的无情遭遇,但却缺乏对她所属阶级的深刻批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