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研究
【6h】

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绪论

一、本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的理论来源及其超越性

一、西方传统的人道主义

(一)西方传统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

(二)西方传统人道主义的主要特点

二、黑格尔、费尔巴哈的“理论的人道主义”及其缺陷

(一)黑格尔“理论的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缺陷

(二)费尔巴哈“理论的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缺陷

三、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对以前人道主义的超越性

(一)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对以前人道主义超越的方法论前提——思考人道问题思维方式的变革:实践思维方式

(二)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对以前人道主义超越性的表现

第二章 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与合理性

一、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的思想内容

(一)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

(二)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的价值

(三)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科学地揭示了实现人道主义的正确途径

二、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出发点、归宿点的合理性

(一)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出发点是“现实的人”

(二)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归宿点是现实的人的彻底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

第三章 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及践行意义

一、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关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问题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

(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

(四)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资本主义人道主义的根本区别

二、践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

(一)践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

(二)践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

(三)践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法治观”的题中之义

(四)践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治理观”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的主旨在于研究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有两大重要来源:其一是欧洲传统的人道主义,其二是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理论的人道主义”。欧洲传统的人道主义者重理性、轻神性,而且认为存在普遍的、抽象的人性。黑格尔的人道主义思想始终围绕绝对精神打转,把“理性、自我意识”看成人的本质,费尔巴哈的人本哲学虽然出发点是“感性的人”,但是他所理解的“感性的人”也逃不出抽象的牢笼,马克思运用实践的思维方式在方法论上,首先对以往人道主义者的思维方式实现了超越,他从“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出发研究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一系列与人相关的问题,逐渐形成了“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实践的人道主义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体现着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历史观、人文观、价值观。它体现着马克思对旧的思维方式与思维逻辑的变革,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实践的人道主义得以实现了科学向度与人文向度的统一。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在我国主要体现为在实践的基础上,以科学向度和人文向度相统一的“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这种“以人为本”思想在当今中国具有无限的思想张力,它不仅是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在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的新发展,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法治观及治理观的贯彻落实,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通过追本溯源论述了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两大理论来源的具体内容及各自的特点,在对思维方式变革的基础上,马克思对二者进行了批判性的吸收与超越。第二章: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论证了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优于以往人道主义思想的原因所在,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不论是出发点还是落脚点都始终以“现实的人”为中心,以“现实的人”的自我实现为目标。这一章就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内容的合理性展开论述。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论述了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我国的新发展即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践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及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等具有重大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