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模式实践研究
【6h】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模式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设计

六、研究创新

七、研究意义

第一章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评价的问题解析与反思

一、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内涵与评价诉求

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评价的问题归结

三、CIPP评价:我国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评价的理论性选择

第二章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的两效价值取向

一、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的基本尺度

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的内在逻辑

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的价值取向

第三章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的四核指标体系建构

一、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的指标建构思想

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的指标建构原则

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的指标建构框架

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的指标要素设计

五、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的指标建构诠释

第四章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的全息性模式建构

一、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的全息性要旨

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的全息性理念

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的全息性策略

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的全息性模式

五、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的全息性运用

第五章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的个案研究

一、案例概要

二、案例分析

三、案例评述

第六章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的原理归结

一、评价价值取向的两效性原理

二、评价模式建构的全息性原理

三、指标体系设计的共异性原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种教育类型,也是培养培训大批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要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建设作为职业院校与经济社会对接的直接纽带,是决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提高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进行高质量的专业建设。
  为了解决当前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急功近利、定位模糊、效率低下、效益不高等问题,本研究从评价是导向、评价是引领、评价是动力的角度,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发展的精神,在系统反思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评价存在“背景因素关注不多、专业特质体现不足、建设过程参与不够、对学生发展引导不强”等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并提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评价应坚持效率与效益对立统一、坚持全面与核心统筹兼顾、坚持程序与方法多样灵活,进而构建指向于提升专业建设效率和效益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模式,并进行实践运用。
  本研究遵循了“背景性研究?假设性研究?主体性研究?个案评析研究?原理归结”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和个案研究等多种方法,以CIPP评价模式理论、专业周期理论、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模式的必要性、合理性、本体性、有效性与原理性进行了系统而科学的阐述。
  基于CIPP评价思想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评价的契合,本研究以“两效”(效率与效益)为评价价值导向,构建了以“四核”(核心目标、核心资源、核心任务、核心发展)为主要指向,以“四度”(目标的适应度、条件的保障度、任务的有效度、发展的满意度)为关键尺度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两效四核”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操作模式构建策略,引入CIPP评价模型关键要素,在充分吸收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评价指标内容操作要求的基础上,设计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全息性操作模式。该评价模式基于效率、效益和核心目标、内容等要义,覆盖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四个阶段,具有多元化评价主体、全程性评价原则、系统性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方式、严密性的评价程序等五大特点。
  在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基础、系统建构,以及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模式在实践中的案例运用进行透彻剖析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点带面归结出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CIPP评价模式的三大基本原理:第一,评价价值取向的两效性原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评价追求最大化的效益,力争培养出让社会、家长、学生都非常满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与技术技能人才;追求最适宜的效率,努力实现投入与产出的最佳比,找准适合自己的建设节奏;追求效益优先效率跟进,做到效益导向下的效率最大化,最终落脚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方面。第二,评价模式建构的全息性原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评价应对专业建设的各个要素、要素关系以及要素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从纵向上看,其评价包括专业建设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等四个完整的环节;从横向评价上看,其评价包括专业建设每个环节各个要素,尤其是核心要素。第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共异性原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抓住共性与个性,既要重视、遵循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普遍性,更要充分关照、彰显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特色性和职业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