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循环经济背景下养殖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研究——基于四川重庆生猪养殖家庭农场的调研
【6h】

循环经济背景下养殖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研究——基于四川重庆生猪养殖家庭农场的调研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2国内外文献综述

2.1循环经济理论发展及应用研究

2.2 畜禽规模养殖与环境

2.3农业适度经营规模的研究现状

2.4 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及研究方向的探索

3养殖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研究的理论框架

3.1 养殖型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础

3.2 基于外部环境成本视角的适度规模理论分析

3.3 以利润最大化理论为基础的适度规模分析

3.4 养殖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确定的约束性条件

3.5影响养殖型家庭农场规模的因素分析

3.6 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养殖的表征

3.7 循环经济背景下养殖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生成机制

3.8 本章小结

4养殖型家庭农场经营现状

4.1 调研数据的采集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各农场对环境的影响

4.4 养殖型家庭农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外部环境成本的适度规模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生猪养殖型家庭农场水污染环境成本的估算

5.3农场土壤污染环境成本的估算

5.4 规模养殖空气污染外部环境成本的估算

5.5 由外部环境成本确定的养殖适度规模

5.6 农场外部环境成本变化的动因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基于农场循环经营综合利润率的适度规模研究

6.1 农场收入项目分析

6.2 农场成本项目分析

6.3 收入成本及利润对适度规模的确定

6.4 综合利润率变化的动因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养殖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确定的约束性条件

7.1 农场生产经营系统与环境资源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分析

7.2 环境与生产系统动态平衡模型

7.3 动态平衡下的适度规模

7.5 本章小结

8 养殖型家庭农场规模适度性的验证

8.1 量化的农场资源损失

8.2 农场经营的绿色效率测算

8.3 本章小结

9 养殖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路径

9.1 养殖型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现状

9.2 严格控制外部环境成本的上升

9.3 增加农场收益,节约农场资源,提高农场综合利润率

9.4 促进环境与生产系统的动态平衡

9.5 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并健全反馈机制

9.6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养殖户生猪规模养殖的问卷调查

附录2: 对生猪规模养殖户循环经济发展测评指标权重专家调查表

附录3:循环经营与清洁生产图片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逐步实现“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资源、物质、能量等环流的有效途径。国家在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也在大力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用循环经济推动家庭农场,能有效缓解农业生产与环境资源的矛盾,吸引农村青壮年发展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增加农民收入。据2013年家庭农场统计数据反映,养殖型家庭农场占家庭农场总数50%以上。随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养殖型家庭农场对农村经济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对废弃物处理不当,农场的规模养殖也给农村环境资源带来较大压力。基于农村环境保护及资源的有效利用,本论文拟对循环经济背景下养殖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确定机制进行探究,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规模养殖型农场的适度规模,以期能为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分别从循环经济理论发展及应用、畜禽规模养殖与环境、农业经营适度规模的确定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发展历程,并提出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借助调研数据分析了生猪养殖型家庭农场现状及问题,数据显示多数养殖型家庭农场的经营者已有明显的循环经济意识。虽然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已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农场规模养殖对环境仍然有较大压力,许多农场存在一定程度的超环境承载力排放;规模不适度经营及农场与环境发展不协调,已成为当前发展农场经济和保护环境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也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
  从养殖型家庭农场发展的条件、内驱力和外制力等三方面分析了农场发展的基础。基于外制力和内驱力对发展条件—适度规模的关键作用,运用外部性理论分析了外部环境成本最低时对适度规模的确定;考虑理性经济人假设并结合利润最大化理论,探究了规模在利润最大时对适度规模的确定;运用耦合及耗散等系统理论,分析了养殖型家庭农场在外部环境成本最低及综合利润率最高时选择适度规模的约束性条件,即农场内外子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或农场外制力和内驱力相互均衡时。为探究适度规模的验证工具,本文分析了农场处于适度经营规模的生产经营表征;基于以上分析探究了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养殖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生成机制。运用农场调研数据,本文分别研究基于外部环境成本最小和农场综合利润率最高时的最佳规模,且该规模对约束性条件的满足。再结合适度规模下的农场经营表征,测算了农场资源损失和绿色效率以验证所确定规模的适度性。为进一步研究适度规模的确定机制,本文分别对影响外部环境成本变化和农场综合利润率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循环经济背景下养殖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实现路径的选择奠定实践和理论基础。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基于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农场经营者与传统农户相比,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且平均年龄降低,趋于青年化;种养结合和渔猪业结合模式成为养殖型家庭农场循环经营的主要模式;许多农场虽然采用了一些循环技术处理废弃物并利用资源,但不适度的规模养殖活动仍对环境有较大压力。农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综合水平评价值为0.55以下,处于初中级发展水平,但随着规模的增长,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环境影响和农场经营利润是农场经营者进行养殖规模选择时主要考虑点,农场生产经营子系统与环境资源子系统能否动态平衡是决定养殖型家庭农场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2)理论分析适度规模是家庭农场的发展条件,内驱力与外制力共同作用是农场持续发展的基础。利润最大化为养殖型家庭农场内驱力,外部环境影响及环境规制为其外部约束力。农场在内驱力和外制力共同作用下确定最佳规模,并得以发展。外部环境成本最低时的规模,是环境所允许的农场发展的最佳规模。综合利润率最大时是农场在内驱力作用下的最佳规模。农场环境资源子系统及生产经营子系统动态平衡是最佳规模确定的约束性条件。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表征为低资源损失及高绿色效率表征,这成为验证农场规模适度性的新方法。
  (3)外部环境成本是负外部性内部化进程的指示器。分别从水、土壤及空气污染等三方面核算外部环境成本。水污染环境成本均值线随规模的增加而下行;499头以下的小规模农场,土壤外部环境成本比较高,500头到999头中型规模的农场在图上的估算面积最小,均值也低,超过1000头的大型农场的土壤外部环境成本逐渐升高。中小规模的农场空气污染外部环境成本呈缓慢增长,速率低于其他规模。而农场单位外部环境成本最低的规模为500-999头即中规模。通过理论假设及实证分析,外部环境成本与文化程度、环境制度执行力、物质能量利用级次、农场污染物消纳能力、环保补贴、技术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4)农场能否获得最大综合利润是规模选择的关键因素。规模在500-999头的中型农场平均综合利润率最高。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性分析得知剩余财富率、节约肥料费、养殖技能了解、沼气容积和污水利用率与利润率呈正相关关系。
  (5)规模的适度性还需要满足农场持续发展条件即环境与生产两个子系统动态平衡。500-999头规模的中型农场发展的加速度接近于1,均值夹角度数为45度左右,资源环境和农场经营两个子系统的发展加速度几乎相等,即两系统处于近动态平衡阶段,两个子系统达到均衡发展,即中型规模满足适度规模确定的约束性条件。
  (6)粪尿及其处理物资源损失的振荡幅度随着规模增大而增大。500头以下小规模农场,病死猪比例较高,500-999头中等规模的农场,病死猪损失相对较低。由废气引起的资源损失量与规模呈现非线性关系的增大。不同规模类型的农场单位生猪资源损失均值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规模在300-499头的农场每头生猪资源损失均值最高,其次为1500头以上规模的农场,规模在500-999头的农场单位资源损失均值最低。从生猪绿色效率来看,500-999头规模的农场,其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是最高的。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养殖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实现路径:
  (1)通过提高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处理技术水平,提高经营者整体素质,向新型职业农民方向发展,增强环境制度执行力度,建立多维一体的循环经营体系,提高环保补贴,增强农场污染消纳能力等途径严格控制外部环境成本上升。
  (2)节约农场生产资源,减少资源损失,增加收益,提高农场综合利润率。
  (3)运用生态学规律处理环境与生产的关系,促进农场生产经营子系统与环境资源子系统动态平衡。
  (4)完善系统信息反馈机制,畅通信息沟通渠道,科学化适度规模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