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及教育干预策略研究
【6h】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及教育干预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表

摘要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1.4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1.5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

1.6 既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1.7 研究假设

1.8 研究思路

第二章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1 研究一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特点分析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工具

2.1.4 研究程序

2.1.5 统计方法

2.1.6 研究结果

2.1.7 讨论

2.2 研究二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及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对象

2.2.3 研究工具

2.2.4 研究程序

2.2.5 统计方法

2.2.6 研究结果

2.2.7 讨论

2.3 研究三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社会支持及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2.3.1 研究目的

2.3.2 研究对象

2.3.3 研究工具

2.3.4 研究程序

2.3.5 统计方法

2.3.6 研究结果

2.3.7 讨论

2.4 研究四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总体幸福感及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2.4.1 研究目的

2.4.2 研究对象

2.4.3 研究工具

2.4.4 研究程序

2.4.5 统计方法

2.4.6 研究结果

2.4.7 讨论

2.5 研究五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自我效能感及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2.5.1 研究目的

2.5.2 研究对象

2.5.3 研究工具

2.5.4 研究程序

2.5.5 统计方法

2.5.6 研究结果

2.5.7 讨论

2.6 研究六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总体幸福感和社会支持关系研究

2.6.1 研究目的

2.6.2 研究对象

2.6.3 研究工具

2.6.4 研究程序

2.6.5 统计方法

2.6.6 研究结果

2.6.7 讨论

第三章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教育干预策略探索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及讨论

第四章 总讨论

4.1 本研究的意义

4.2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3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教育干预策略探索

4.4 本研究的创新性

4.5 本研究需要改进和深入的方面

4.6 总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我国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及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医疗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医患矛盾加剧,医疗事故频发,“医闹”现象盛行及暴力袭医事件屡屡发生,导致医护人员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医护人员因其高负荷、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特征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这不仅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影响医患关系,还严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影响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目前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主要关注省、市级医院等大、中型医疗机构,而对区级、县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研究甚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研究鲜见报道。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面对的服务人群、工作条件、生活环境、教育水平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与一般地区明显不同,大部分医护人员本身就是少数民族。因此,探讨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现状、相关因素及教育干预策略等,对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对象和方法:
  整群抽取云南省某边疆地区24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982名医护人员,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R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等测评工具,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进行大样本调查,分析其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总体幸福感现状及相互关系,探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护人员教育干预策略。
  结果:
  1.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现况
  (1)医护人员情感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得分显著低于一般地区(P<0.01)。
  (2)不同等级医院医护人员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得分和MBI总分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P<0.05),区级最高,乡镇级最低。
  (3)女性情感衰竭和玩世不恭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
  (4)医护人员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得分和MBI总分有显著的学历差异(P<0.05),学历越高,得分越高。
  (5)医护人员成就感低落得分和MBI总分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P<0.05),傣族最高,彝族最低。
  2.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及其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1)除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外,SCL-90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4.48%。
  (2)除敌对外,女性SCL-90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
  (3)医护人员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存在显著的等级差异(P<0.05),区级医院最高,乡镇卫生院最低。
  (4)除精神病性外,医护人员SCL-90各因子得分存在显著的人员类别差异(P<0.05)。
  (5)除恐怖外,SCL-90各因子均存在显著的学历差异(P<0.01)。因子得分随学历的提升而增加。
  (6)除成就感低落外,心理症状阳性组的职业倦怠得分显著高于心理症状阴性组(P<0.01)。
  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社会支持及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1)93.71%医护人员具有满意的社会支持度。
  (2)医护人员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得分和总分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P<0.01),41-50岁组得分最高,20岁以下组得分最低。
  (3)男性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
  (4)医护人员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得分和总分存在显著的工龄差异(P<0.01),11-20年组得分最高,5年以下组得分最低。
  (5)医护人员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得分和总分存在显著的婚姻状况差异(P<0.01),已婚者最高,未婚最低。
  (6)高社会支持组的职业倦怠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低社会支持组(P<0.01)。
  4.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总体幸福感及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1)医护人员总体幸福感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
  (2)医护人员总体幸福感总分、情感和行为控制得分存在显著的工龄差异(P<0.01),21年以上组得分最高,5年以下组得分最低。
  (3)医护人员总体幸福感总分、精力、忧郁或愉快心境得分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P<0.05),51岁以上得分最高,20岁以下得分最低。
  (4)除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外,医护人员总体幸福感各因子得分和总分存在显著医院等级差异(P<0.05),由高到低依次是: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和区级医院。
  (5)医生总体幸福感总分、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得分显著高于护士(P<0.05)。
  (6)男性总体幸福感总分、精力、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1)。
  (7)中专及以下学历总体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专科及本科(P<0.05),本科学历者得分最低,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得分最高。
  (8)总体幸福感总分存在显著的岗位差异(P<0.01),公共卫生科最高,妇产科最低。
  (9)高幸福感组的职业倦怠得分显著低于低幸福感组(P<0.01)。
  5.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自我效能感及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1)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低于一般地区(P<0.01)。
  (2)自我效能感得分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P<0.01),年龄越大,自我效能感得分越高。
  (3)已婚组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未婚组(P<0.01)。
  (4)自我效能感得分存在显著的工龄差异(P<0.01),工龄越长,得分越高。
  (5)医生自我效能得分显著高于护士(P<0.05)。
  (6)高自我效能组的职业倦怠得分显著低于低自我效能组(P<0.01)。
  6.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关系研究
  职业倦怠总分与SCL-90总分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社会支持及总体幸福感、自我效能感总量表总分之间成显著的负相关(P<0.05)。
  结论:
  1.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差于一般地区及人群,其中高学历、高等级医院、低工龄、女性医护人员群体最为明显。
  2.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总体幸福感、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明显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