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韩国语被动表现研究——兼与汉语比较
【6h】

现代韩国语被动表现研究——兼与汉语比较

代理获取

摘要

韩国语里表现被动意义的形式主要有词缀“-i/hi/ri/ki”和“-t(o)da”两种。“-i/hi/ri/ki-”用在固有动词词干后,“-t(o)da”用在汉字词(hada名动词)词干后,组成被动动词。本文以“-i/hi/ri/ki-”、“-t(o)da”构成的被动句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二者的特点,深入探讨被动句的标志、施事、句法结构、形成机制,确定韩国语被动范畴的性质。
  经统计证明,与词缀“-i/hi/ri/ki-”结合组成被动动词的固有动词数量极为有限,仅占及物动词的三分之一左右。每个辞典对韩国语被动动词的处理都有所不同。论文第三章对比了五家辞典的处理结果,从中挑选出90个被动动词,主要从义项对比、语义句法结构分析了“-i/hi/ri/ki-”被动句的特点。对及物动词与被动动词的义项进行对比,是本文采用的新方法。对比及物动词与被动动词的义项,发现一些被动动词的某些义项是与其对应的及物动词中所没有的,即它是词汇派生以后的产物。也就是说,及物动词与词缀“-i/hi/ri/ki”结合成为被动动词(不及物动词)以后,词汇内部意义开始发生变化,不仅仅只限于表达被动义。当被动动词不表达被动义的时候,其词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成为不及物动词。从文中选取的被动动词,有三分之一都发生了这种变化。被动动词与词汇化有着密切关系,被动动词出现转义现象,开始脱离被动动词的范围(派生),向单独的一个词汇发展。
  “-t(o)da”被动的情况与“-i/hi/ri/ki”被动有很大的区别。与纯粹的词缀“-i/hi/ri/ki”相比,“-t(o)da”具有两面性。它一方面是表示被动的词缀,另一方面也是使用率颇高的上位动词。从语义上看,与“-t(o)da”结合的“-hada”名动词的义项一般只有一个,少数动词有多个义项。从适用范围来看,能与“-t(o)da”结合的名动词数量比较多。在第四章里,将“-hada”名动词分为及物、不及物、兼类动词,考察它们与“-t(o)da”结合的情况,以及他们的句法结构。及物动词、兼类动词与“-t(o)da”结合以后可以表达被动义,但不及物动词与“-t(o)da”结合以后,并不表达被动义。从“t(o)da”的能产性、与hada名动词的溶合程度来看,可以认为“-t(o)da”正处于语法化的过程。
  “-i/hi/ri/ki-”、“-t(o)da”被动句里能否出现施事成分,取决于主语的性质。当主语为有生名词时被动句往往会出现施事成分,当主语为无生名词时则很少有施事出现。韩国语被动句的主语多为无生名词,因此施事者出现的机率不是很高。
  施事标志主要有格助词“-eke”、“-e”,前者主要用在有生名词后,而后者主要用在无生名词、集体施事者后。但二者并非被动句施事标志的专属成分。另外在“-t(o)da”被动句里还可以看到格助词“-es(e)”、“e(u)hεs(e)”,但并不经常使用。至于所谓的无生名词表示的施事,因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韩国语被动句有时会有宾语出现,但这种现象并不常见。被动句的宾语有着补充说明主语即受动者的作用,和主语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出现宾语的被动句,其主语多为有生名词,而宾语往往是无生名词。
  与其他语言进行比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窥探韩国语被动句的特点。韩国语与汉语属于非亲属语言,无论是在语言谱系上还是在形态、语序类型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第五章从类型学的角度比较了韩国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发现二者的个性多于共性。二者在被动标志、被动范围、施事标志上表现出相似的特点,而形成机制、词类功能、语义关系、被动动词、被动词组的句法功能、句法关系、语义色彩明显不同。
  总而言之,韩国语被动范畴主要反映在词法特点上。但无论是“-i/hi/ri/ki”还是“-t(o)da”,在使用上没有普及到所有动词,结合程度有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