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视与西藏农民生活——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古荣乡娜嘎村为例
【6h】

电视与西藏农民生活——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古荣乡娜嘎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

第二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 关于藏族农村社会变迁的研究

二 关于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的研究

三 小结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 民族志

二 问卷调查

三 文献研究

四 小结

第二章 调研地点的介绍

第一节 调研地点

一 田野点介绍

二 选取缘由

第二节 大众传播在当地的基本情况

一 媒介拥有情况

二 媒介偏好情况

第三章 媒介的发展

第一节 古老的传播媒介

一 声音传播

二 视觉传播

三 实物传播

四 古老的传播使者

第二节 大众传媒的发展

一 流动电影

二 报纸

三 广播电视

四 邮电

第三节 电视在那嘎村

一 昨天

二 今天

第四章 变与不变

第一节 结构层面的变与不变

一 电视与宗教生活

二 电视与家庭

三 电视与村庄

四 电视与青少年

第二节 日常生活层面的变与不变

一 电视与衣食住行

二 电视与闲暇生活

三 电视与个人观念

四 广告与村民

第三节 三种生活

一 尼玛老师的朗玛厅

二 波拉的心声

三 阿佳卓玛的一天

第五章 文化阐释下的电视

第一节 电视与面子、权力

第二节 电视与文化变迁

第三节 电视与文化堕距

第四节 电视与文化自觉

第五节 村民与新闻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一 调研提纲

附录二 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提高和大众传媒的普及,大众传媒与乡村社会发展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西藏的农村,大众媒介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尤其是电视,作为高效的信息传载工具已影响到了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对整个传统文化的看法,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大众传媒赋予文化传承和变迁的影响。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民族学的理论和范式,采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那嘎村为个案,对电视与西藏农民日常生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试图探讨电视在西藏农村社会文化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剖析电视对西藏农村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其方式,并对此进行详实的文化阐释。
   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对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第二章为调研地点的介绍,着重介绍了该村的信息环境,并说明选择这个村庄作为调查对象的原因;第三、四、五章为本文的重点,其中第三章为媒介的发展,主要介绍了传播媒介形式和内容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地的传播状况,为后文的展开做铺垫;第四章为变与不变,从结构(家庭、社会、宗教,青少年群体)和个人(衣食住行、闲暇生活、个人观念)两个层面,对电视所带来的变化与当地所保持的不变进行了详实的民族志阐述,并对村里三种类型的村民的电视生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第五章是文化阐释下的电视,从文化自觉、文化坠距等角度对所描述的变化与不变进行阐释;第六章为结语,总结电视与西藏农民生活的关系,反思现代文化背景下藏族文化的发展与生存。
   笔者认为,在西藏农民生活中,电视一方面促进乡村现代化,一方面又重新整合了传统文化。电视与村民的生活处于相互建构的过程中,村民按照自己的方式将电视纳入日常的生活,同时村民也渐渐调整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结构以适应电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