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以丽江黎明休傈僳族民俗文化旅游村为例
【6h】

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以丽江黎明休傈僳族民俗文化旅游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民俗文化旅游相关理论研究

1.2.2 国外民俗文化旅游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本分析法

1.3.2 田野调查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1.5 对本文使用的地方用语和相关概念的说明

第2章 丽江市黎明傈僳族民俗文化旅游村概述

2.1 历史文化背景及自然环境

2.1.1 历史文化背景

2.1.2 自然地理状况

2.2 黎明傈僳族的民俗文化概述

2.2.1 丽江傈僳族的源流

2.2.2 黎明傈僳族民俗文化及传承特征

本章小结

第3章 黎明傈僳族民俗文化旅游村的开发现状

3.1 民俗文化旅游村理论概述

3.1.1 民俗文化旅游村的兴起

3.1.2 民俗文化旅游村的特征

3.1.3 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村的目的和意义

3.2 黎明傈僳族民俗文化旅游村的开发现状

3.2.1 黎明傈僳族民俗文化旅游村的形成和发展

3.2.2 黎明村傈僳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本章小结

第4章 旅游开发对黎明村傈僳族民俗文化的影响

4.1 增加了民俗文化的丰富度

4.1.1 延续了自然形态的民俗生活

4.1.2 复兴了传统的民俗文化

4.1.3 借用了他者的民俗

4.2 提高了社区居民对民俗文化的认识

4.2.1 提高了傈僳族居民对本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

4.2.2 其他民族对傈僳族民俗文化的感知度提高

4.3 旅游开发导致社区居民社会形态变化

4.3.1 社区传统经济形式的变化

4.3.2 社会文化形态变化

本章小结

第5章 黎明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村开发模式分析

5.1 黎明傈僳族民俗文化旅游村现在的开发模式

5.1.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内涵

5.1.2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5.2 “前台、帷幕、后台”的新模式

5.2.1 “前台、帷幕、后台”模式理论

5.2.2 黎明傈僳族民俗文化旅游村的“前台”、“帷幕”、“后台”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访谈人员列表

附录二:游客调查问卷

附录三:针对当地人的调查问卷

附录四:“诺玛底之声”歌舞队部分成员名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选取云南省丽江市黎明乡傈僳族民俗文化旅游村为案例点,研究和探讨了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所造成的影响,揭示了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民俗传统文化在遭遇旅游带来的市场经济、文化冲击的过程中,如何进行保护与传承。
   黎明是傈僳族在云南的最早聚居区之一,这里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傈僳族民俗文化。黎明傈僳族民俗文化旅游村位于丽江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黎明景区内,2009年黎明景区进行规模化开发时黎明村的旅游才开始起步,但在最初黎明村就将自己定位为民俗文化旅游村,并努力打造傈僳族传统民风民俗品牌。虽然现在黎明村的旅游尚处于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各方面的条件都还有待完善,但旅游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有所表现,其中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影响。
   本文通过笔者实地考察与调研,利用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政府和旅游部门档案文件,全面分析和阐述了黎明傈僳族民俗文化旅游村的兴起、发展以及旅游开发现状。黎明傈僳族民俗文化旅游村目前采取的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模式,由于其尚处于旅游开发初级阶段,并且社区居民的知识水平有限和参与意识不足,导致不论是参与的程度还是范围都不够深入,并且在相对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有大的改善,而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民俗文化的良性开发与保护也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笔者结合黎明傈僳族民俗文化旅游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前台、帷幕、后台”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以期寻求黎明傈僳族民俗文化旅游村的民俗文化与旅游良性共同发展,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前台、帷幕、后台”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将构成黎明傈僳族民俗文化旅游村的黎明、黎光、芦笙村这三个村民小组都涵盖了进来,并按照其空间上的位置分配,对其进行不同程度和内容的旅游开发,而随着日后旅游的发展,在空间范围上还将辐射到黎明景区内的其他村庄,进而让使整个景区灵魂得以体现的传统傈僳族民俗文化也得到保护和传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