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壳聚糖乳酸盐-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的制备及在广式腊肠中的应用
【6h】

壳聚糖乳酸盐-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的制备及在广式腊肠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肉制品中色素的发展概况

1.2 亚硝酸盐在肉制品加工中的作用

1.3 亚硝酸盐的毒性及对人体的危害

1.4 以血红蛋白合成色素替代亚硝酸盐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壳聚糖乳酸盐-亚硝基血红蛋白的制备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壳聚糖乳酸盐-亚硝基血红蛋白的表征及性质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壳聚糖乳酸盐-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在广式腊肠中的应用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以猪血红蛋白和壳聚糖乳酸盐为原料制备壳聚糖乳酸盐-亚硝基血红蛋白(CL-HbNO)色素代替亚硝酸钠的发色作用,可以降低肉制品中亚硝酸钠残留量。本论文主要研究了CL-HbNO色素的制备、性质,及其在广式腊肠中的应用,以获得一种新型的、稳定性高的、低硝的蛋白类色素,旨在为新型色素在肉制品及其他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CL-HbNO的制备
  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与亚硝基血红蛋白(HbNO)进行糖基化反应,依产物热稳定性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进行筛选,研究了反应物的体积比和pH的影响,并优化该色素的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1%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与10% HbNO的最适反应体积比为1:1。通过调整反应液pH,排除了pH对糖基化产物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出CL-HbNO新型色素的稳定性最高。通过单因素实验和神经网络优化新型色素的制备条件,得出pH对色素制备的影响最大,温度的影响次之,时间的影响较小,最佳制备条件为pH5.5、温度71℃、时间20min。
  2.CL-HbNO的表征及性质研究
  新型色素先经超滤膜过滤,再经SephadexG-100色谱柱分离纯化后,用UV、IR对其表征;以 HbNO为对照,测定两种色素发色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度分布情况;研究了光、热、pH和金属离子(Na+、Zn2+、Fe2+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1)新型色素通过SephadexG-100分离纯化,洗脱曲线出现2个峰,大峰段的产物是CL-HbNO,小峰表明色素溶液中可能含有未反应的HbNO等小分子物质。
  (2)新型色素的紫外光谱不同于壳聚糖乳酸盐和 HbNO,其糖基化反应为共价结合,Soret峰蓝移至396nm,可见区形成从518~556nm一个大的、缓慢上升的峰。
  (3)新型色素的红外光谱显示糖基化产物在2000~2500cm-1处有C-OH键吸收,在3000~3500cm-1处有一明显的C-OH键吸收峰,而壳聚糖乳酸盐和HbNO都没有;在1543cm-1和1658cm-1出现两个亚胺吸收峰,表明壳聚糖乳酸盐的醛基与HbNO上的氨基发生羰胺反应,形成共价复合物。
  (4)新型色素发色率为87.55%,HbNO色素为69.7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新型色素的粒径主要分布在80.9nm左右,而HbNO在553.9nm左右,后者的颗粒较大,其溶液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均不如前者,表明新型色素能够使肉制品着色均匀。
  (5)在日光照射、室内自然光和避光条件下,新型色素的稳定性高于HbNO;另外,新型色素对温度、pH、金属离子的稳定性均高于HbNO。
  3.CL-HbNO色素在广式腊肠中的应用研究
  以色度值为指标确定新型色素在广式腊肠中添加量;以添加亚硝酸钠和 HbNO的广式腊肠为对照,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感官评品;三种广式腊肠产品在室温存放过程中,采用色差仪和质构仪对色泽和质构进行测定,同时测定亚硝酸钠残留量和酸价;依照国标检测广式腊肠的水分、粗脂肪、蛋白质和总灰分等主要理化指标。实验结果表明:
  广式腊肠中新型色素的添加量为0.5g。添加亚硝酸钠的广式腊肠产品 Cl模糊综合评价Y峰值为0.36,添加HbNO的腊肠产品C2Y峰值为0.33,添加新型色素的腊肠产品C3Y峰值为0.4,则感官评品表明添加新型色素的广式腊肠产品最佳。在室温存放的40d中,三种广式腊肠中C3表面的L*、a*和E值均较大,表明红色突出、色泽较好;三种广式腊肠产品的硬度、弹性、胶粘性和咀嚼性均在逐渐下降,但 C3较其他两种腊肠产品下降得慢;Cl中亚硝酸钠残留量都相对较高,但均符合国家标准,而C2和C3的亚硝酸钠残留量均较低,C3的极低,三种样品放置40d后亚硝酸钠残留量均无显著变化;三种广式腊肠产品的酸价值在逐渐增大,但均符合国标要求,其中C2的酸价值均偏大,其次是Cl,变化最小的是C3。三种广式腊肠产品的基本成分均无明显区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