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管角螺自然海区养殖技术的研究
【6h】

管角螺自然海区养殖技术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言

1.1管角螺的生物学特征

1.2 管角螺的研究现状

1.3水产经济动物养殖密度、水层、养殖方式的研究概况

1.4本文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2 管角螺养殖方式的研究

2.1材料与方法

2.2结果

2.3分析讨论

3养殖密度对管角螺生长、摄食影响的研究

3.1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分析讨论

3.4小结

4养殖水层对管角螺生长、摄食影响的研究

4.1材料与方法

4.2结果

4.3分析讨论

4.5小结

5 不同饵料对管角螺生长、摄食影响的研究

5.1材料与方法

5.2结果

5.3讨论

5.4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初步探索了自然海区不同养殖方式下管角螺的生长特性,并开展了养殖密度、水层和饵料组合对养殖管角螺生长、存活、摄食影响研究,目的是丰富管角螺自然海区人工养殖技术理论,优化养殖条件,提高管角螺养殖效益。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管角螺养殖方式的初步研究
  研究了三种不同的养殖方式:海底沉箱养殖、海区潮间带围网养殖、网箱养殖。海底沉箱养殖管角螺初始规格为壳高(64.97±1.78mm),壳宽(30.14±1.01mm),体重(25.21±1.24g),试验1年后,管角螺规格壳高(81.26±5.06mm),壳宽(43.08±2.80mm),体重(46.78±6.64g);其壳高、壳宽、体重的日平均增长量分别为:0.05mm、0.04mm、0.06g;壳高增长率为25.06%,壳宽增长率为42.96%,增重率为85.55%;成活率98%以上。在阳江允泊湾,2~11月份为较适生长期,12月和1月生长速度较慢,1月份体重出现负增长,2月份管角螺体重迅速恢复。自然海区,温度季节性变化对管角螺生长影响比较显著,而盐度变化对管角螺生长影响较小。管角螺壳高与养殖时间(月/M)呈线性关系:H=1.533M+63.228, R2=0.9515;体重与养殖时间(月/M)呈三次多项式关系:W=-0.0136M3+0.3688M2-0.6777M+25.599,R2=0.9515。体重与壳高呈幂函数曲线关系:W=0.0004H2.6745,R2=0.9808。
  潮间带围网养殖管角螺初始规格为壳高(64.33±2.46mm),壳宽(34.01±1.21mm),体重(24.18±2.08g),实验105d,结束时规格为壳高(75.59±4.30mm)、壳宽(38.86±2.78mm)、体重(34.68±5.37g);日平均增高量、日平均增宽量、日平均增重量分别为0.11mm、0.05mm、0.09g;体重增长率43.40%,壳高增长率17.02%,壳宽增长率14.27%;壳高、体重的生长式型均为线性方程,壳高H=3.0914t+61.067(R2=0.9597);体重W=2.7966t+20.579(R2=0.975);管角螺体重与壳高关系式为:W=0.0028H2.168,R2=0.8515。
  网箱养殖从3月至11月,管角螺初始规格为壳高(86.50±3.28mm)、壳宽(45.59±2.09mm)、体重(56.04±4.83g);管角螺月龄已达16个月,实验结束时管角螺壳高(98.62±3.60mm),壳宽(51.67±1.81mm),体重(78.97±5.44mm);壳高、壳宽、体重的平均日增量分别为0.05mm,0.03mm,0.10g;管角螺壳高增长率14.01%,壳宽增长率13.36%,体重增长率40.92%;壳高、体重与养殖时间呈线性关系H=1.1259t+84.831,R2=0.963;W=2.2221t+53.849,R2=0.9838;体重与壳高呈幂函数曲线关系:W=0.0005H2.6251,R2=0.9537。
  2.养殖密度对管角螺生长、摄食的影响
  研究了3中不同规格管角螺A规格:壳高(69.74±2.52mm),体重(30.82±1.83g);B规格组壳高(75.63±2.49mm),体重(39.38±1.38g);C规格组壳高(81.59±3.13mm),体重(50.68±2.65g),在10、20、30、40个/箱4种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的生长、摄食的情况。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3种不同规格管角螺的生长和摄食有显著影响(P<0.05);管角螺的体重、平均日增长、相对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生长离散(SV)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每个规格的平均摄食量,日摄食率和饵料转化率与养殖密度成反比。3个不同规格管角螺养殖密度(D)与特定增长率(WsGR)或相对增长率(BWGR)均为对数项回归关系:A规格WsGR=-0.062 ln(D)+0.4131,R2=0.9584;B规格BWGR=-6.946ln(D)+48.096,R2=0.8935;C规格WsGR=-0.071ln(D)+0.3812,R2=0.9873。各规格管角螺不同密度条件下的生长型均为指数型生长。3个不同规格的管角螺在养殖密度为10个/箱,养殖生长效果最佳;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A规格管角螺的最适养殖密度为30~40个/箱;B规格最适养殖密度是20~30个/箱;C规格最适养殖密度是20个/箱。
  3.养殖水层对管角螺生长、摄食的影响
  研究了壳高(73.56±2.06mm)、壳宽(39.72±1.09mm)、体重(37.62±1.39g)的管角螺在距水面110cm、180cm、250cm的养殖水层下的生长摄食情况。实验120d,结果显示,管角螺终壳高、终体重、壳高日增长、日增重、增重率、壳高和体重的特定生长率均随水层的增加而增大;壳高、壳宽、体重的变动系数随养殖水层的增大而增大。日摄食率和饵料转化率与养殖水深成正相关。养殖水层(L)与管角螺体重特定生长率存在显著对数项回归关系:WsGR=0.0849ln(L)-0.3098,R2=0.9989。各养殖水层管角螺壳高、体重的生长均呈三次多项式型生长。此结果表明养殖水层的增大有利于管角螺生长和摄食。
  4.不同饵料对管角螺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选用管角螺养殖中常用的4种天然活饵牡蛎、文蛤、翡翠贻贝、缢蛏,研究在单一饵料和混合饵料(不包括牡蛎)3种不同投喂方法下共8个饵料处理组对管角螺生长、存活的影响。实验期60d。结果表明:不同饵料处理组管角螺均保持94%的存活率。不同饵料处理组管角螺的生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单一饵料组中,文蛤组的体重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混合饵料组中,翡翠贻贝和缢蛏饵料组合的体重特定生长率明显低于其他饵料组合(P<0.05);常用的表征生长速度指标如壳高日增长、日增重、壳高增长率、增重率、壳高和体重特定生长率在不同饵料处理组中均有相似的趋势;而壳高特定生长率4个单一饵料组和4个混合饵料组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饵料处理组管角螺摄食率和饵料转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单一饵料组中缢蛏组摄食率最大,饵料转化率缢蛏组最小;混合饵料组中,翡翠贻贝和文蛤饵料组的摄食率最小,饵料转化率最高。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合饵料与单一饵料投喂方法相比,能明显提高管角螺的生长速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