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肝脏卵圆细胞在原发性肝癌发生过程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6h】

肝脏卵圆细胞在原发性肝癌发生过程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英对照缩略词表

前言

卵圆细胞在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方法

结果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肝脏干细胞和肝脏损伤和修复

致谢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该实验旨在探讨OVC在大鼠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迁移及其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摸索OVC的分离培养方法以及EGF对体外培养的OVC生长调控的机理.方法和结果:1.采用DAB饲喂大鼠,诱导建立肝癌动物模型,结果显示DAB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肝癌诱导剂.2.全程病检监控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发现HCC发生发展的过程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分别是炎性变期、增生硬化期、癌变期;采用光镜、电子显微镜以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在肝癌发生的早、中、晚期观察OVC在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迁移变化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在诱癌早期,OVC首先出现于汇管区;在诱癌中期,OVC穿过界板浸润至肝小叶内;诱癌晚期,OVC散在分布于癌结节内,在癌灶周围有OVC堆积.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在诱癌过程中,OVC逐渐出现细胞核增大且不规则、染色质边聚、细胞与周围组织间隙增宽等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诱癌的早期,CK18阳性的卵圆细胞首先出现于汇管区,呈点状分布;CK19阳性的卵圆细胞在汇管区片状分布;在诱癌中期,汇管区CK18阳性着色的卵圆细胞增多;在诱癌晚期,癌结节开始形成,CK18阳性细胞表达进一步增多,集中在汇管区,癌结节内也可见散在的阳性细胞;CK19阳性细胞仍呈大量表达,散在分布于癌结节内.3.采用Ⅳ型胶原酶分次静脉灌注和改良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肝脏卵圆细胞,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成功获得高密度的细胞,所分离的细胞细胞形态学特点,以及同时表达CK18、CK19两种标记物,符合卵圆细胞特点.4.观察体外培养的OVC在EGF的调控下的细胞生物学特点,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OVC p21ras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OVC p21ras蛋白表达与细胞活性呈正相关(r=0.891 p<0.01).结论:1.OVC的增殖迁移贯穿大鼠肝癌发生过程.在此过程中OVC逐渐具有部分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提示OVC在诱癌剂的持续作用下参与HCC的形成.2.Ⅳ型胶原酶分次静脉灌注和改良密度梯度离心法能有效获得肝脏卵圆细胞,方法简便经济.3.EGF对于OVC的体外培养生长是必须的,能够通过增加p21ras蛋白的表达够促进OVC的生长.

著录项

  • 作者

    张伟;

  •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军医大学;

  • 授予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军医大学;
  • 学科 肝胆外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方驰华;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肝肿瘤;肝及肝管;
  • 关键词

    OVC; 肝癌; P21ras蛋白; EGF;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