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SCT对肺内结节性病变的动态增强研究
【6h】

MSCT对肺内结节性病变的动态增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部分动态增强CT扫描方法的建立及后处理技术

第二部分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结节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综述 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第一军医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目的 一、探讨MSCT对肺内结节性病变进行动态增强研究的扫描方法及后处理技术。 二、综合分析动态增强早期及后期结节的组织密度变化,定量评估肺结节的血流模式,并探讨其在肺内结节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材料和方法 一、对69例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患者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使用GELightspeed16排探测器螺旋CT,采用5mm×4层轴扫模式,非离子对比剂总量1.5ml/kg,4.0ml/s流速。两个时相扫描:6~48s,间隔2s;60~180s,间隔20s。 二、对动态增强扫描成功的病例进行后处理分析。利用GEAW4.2工作站体部肿瘤灌注软件,先后在主动脉及结节内BV较大的区域画出ROI,得出主动脉及结节的T-DC,记录结节的平扫CT值、增强峰值、末次CT值、峰值时间,并计算出强化增值、S/A值及消退值等。 三、69例中经病理或临床观察证实的53例分3组进行分析。恶性组34例,良性组13例,活动性炎性组6例。比较各组的平扫CT值、强化增值、S/A值、消退值、峰值时间等,并分析各组的T-DC类型及强化类型。 四、统计学分析由SPSS软件10.0版本完成。 结果 一、1、53例中,94.3%的病例在3min内达到了峰值。 2、对同一病例按照ROI的选取标准在病灶实质内分别两次取ROI,所测得的各参数值较为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 二、三组病例CT动态增强的分析结果 1、增强早期特点 1.1三组结节的强化程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结节多为低强化(强化幅度<25Hu),恶性结节多为中等及高度强化(强化幅度在25Hu和65Hu之间),炎性结节多为特高度强化(强化幅度>65Hu)。强化增值也以炎性结节最高,其次是恶性结节,良性结节相对最低,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强化增值≥25Hu为恶性病变的阈值,可得到100%的灵敏度、42.11%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75.56%、阴性预测值100%、准确度79.25%。 1.2结节的S/A值,三组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均P<0.05。以S/A>10%作为诊断为恶性的标准,灵敏度100%,特异度36.8%,阳性预测值73.91%,阴性预测值100%,准确度77.36%。 1.3恶性结节达峰值时间主要集中在注入造影剂后21~39s,良性结节的峰值时间不够集中,但在100s之后的有8例;6例炎性结节的峰值时间都在80s之内。但结节到达峰值时间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增强后期特点 2.1三组结节增强后期消退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中88.2%消退值集中在0~35Hu之内;92.3%良性结节消退值小于15Hu;部分炎性结节的消退值高达60Hu以上。但是两两比较炎性和良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2.2综合增强早期和后期的组织密度变化特点,把后期结节密度消退值在0~35Hu范围内作为诊断为恶性的附加条件,即强化增值≥25Hu且0Hu≤消退值<35Hu作为鉴别良恶性的阈值,可使单单用强化增值作为诊断标准的假阳性率从57.89%降至47.37%。 3.肿块的T-DC分3型。恶性结节多为Ⅱ型(强化增值≥25Hu,0≤消退值<35Hu),良性结节多为Ⅰ型(强化增值<25Hu,不论其峰值时间及消退情况),而炎性结节则为Ⅱ、Ⅲ型。有个别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在Ⅱ、Ⅲ型上有重叠。 4.三组结节间的增强形态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681,P=0.008<0.05)。恶性结节多表现为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其次是周围强化。炎性肿块也主要为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良性病例的强化类型广泛,但是不强化仅见于良性结节。 结论 一、对注入造影剂后3分钟内的组织密度变化的观察,能够有效反映肿块的血流模式。两个时相扫描,两种扫描间隔时间的扫描方法能在满足实验目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病人接受的曝光剂量,使之具有作为临床检查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利用MSCT及体部肿瘤灌注分析软件,选取结节内灌注彩图上BV较大的区域作为ROI,由此得到的肿块的T-DC及其他相应参数能较真实的反映结节的血流模式,可重复性强,测量方法可靠。而且,利用灌注软件能迅速及时获得结节的T-DC及相应参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CT动态增强提供定量的血流模式的信息,对肺内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有较大价值。多排CT的使用和更短扫描间隔方法的应用,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了数据采集的盲点。所以,鉴别肺内良恶性肿块的阈值应相应提高,以强化增值为25Hu及S/A值为10%作为鉴别良恶性的界值,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 对动态增强扫描后期造影剂消退情况进行观察是必要的。综合分析动态增强早期强化程度、强化峰值时间以及后期造影剂的消退情况,可以降低单凭强化增值确定的阈值标准所致的假阳性率,同时对结节T-DC形态的变化可以做到量化评价,有助于病变性质的鉴别。 尽管强化增值和S/A值在恶性组和活动性炎性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实际应用中对强化增值、S/A值均较高的恶性结节和活动性炎性结节,鉴别诊断仍较为困难。可以通过分析结节增强前的密度、峰值时间、后期造影剂消退程度及强化类型,同时结合两者HRCT下形态学特征进一步鉴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