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花生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抽样方法的研究
【6h】

花生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抽样方法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中国花生生产概况

1.2 中国花生消费概况

1.3 中国花生贸易概况

1.4 花生黄曲霉毒素概述

1.4.1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1.4.2 花生黄曲霉毒素的发生及污染环节

1.5 花生黄曲霉毒素抽样技术研究进展

1.5.1 抽样调查的重要性

1.5.2 国内外花生中黄曲霉毒素取样技术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国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特征分析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产后花生样品

2.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代表性花生样品的采集

2.3.2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提取和检测

2.3.3 统计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以省为单位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现状分析

2.4.2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省间差异显著性分析

2.4.3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省内县问差异显著性分析

2.4.4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县内年份间差异显著性分析

2.4.5 不同主产省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分层分析

2.4.6 样本黄曲霉毒素B1平均值与样本标准差回归分析

2.4.7 样本黄曲霉毒素B1平均值与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我国花生黄曲霉毒素取样方法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3 中国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普查样本容量研究

3.4 以省为单位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监测最优抽样方案探讨

3.4.1 基于样本容量和精确度的抽样方案的研究

3.4.2 基于成本和精确度的最优抽样方案的探讨

3.5 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为数不多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在我国农业发展和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花生极易污染黄曲霉毒素,严重威胁花生消费安全和出口贸易。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天然代谢产物,毒性极大,难去毒,破坏人及动物的肝脏机能,能在人体内累积并致癌,被国际癌症机构(IARC)定为Ⅰ类致癌物。近几年世界各国都制订了严格的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以保障其消费安全,近几年我国花生出口因黄曲霉毒素超标而被通报和退货的比例占全部通报批次数的20%左右。黄曲霉毒素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花生产业发展和出口贸易的重大风险隐患。我国已经连续几年开展了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普查与风险评估,旨在摸清我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安全。但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广,各地气候、农艺措施差别较大,使得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在地域间分布不均,加上花生果颗粒较大,黄曲霉毒素在颗粒间污染也极不均匀,给我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监测抽样方法的确定带来了很大难度,而抽样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样本数据的可靠度,从而关系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监测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在我国开展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特征分析及抽样方法的研究对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监测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基于2009-2013年连续5年的我国对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普查和评估获得的7964个数据,通过分析我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特征、不同产区间污染分布特征及其适宜的抽样方法,研究建立了适合我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抽样方法,及其基于我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的代表性样本容量,并以省为单位探讨了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的最优取样方法。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分析了我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特征。基于2009年至2013年连续5年全国产后花生普查与风险评估获得的7964份产后花生样品黄曲霉毒素污染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我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特征。我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数据呈左偏态分布,省间、省内各县间黄曲霉毒素污染差异显著。在分析的63个主产县中,2009年至2013年同一县年份间差异不显著者占80%,20%的县年份间差异显著。
  2.研究了我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B1取样中,样本均值与样本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关系,并与国际相关研究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以本次实验的7964个数据为对象进行研究,花生黄曲霉毒素B1样本均值与样本标准差呈显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0.984;与变异系数呈幂函数负相关,R=0.904。本实验结果显示的规律符合国际标准。
  3.探讨了以省为单位的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最优抽样方案:以省为单位进行抽样时,宜采用多级抽样法,抽样框设计为:县(市)—样点村—农户。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在同时考虑抽样精确度和抽样成本的前提下,采用随机选取10个花生主产县(市),每个县市随机选取6个村,每个村抽取1个样本为最优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