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分析
【6h】

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制度

第四章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式制度分析

第五章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展开▼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制度对经济发展,特别是对落后的民族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这一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出发,以全国150多个民族自治地方为研究对象,以制度变迁为主线,尝试着运用经济学、史学、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度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提出问题,指出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与其它地区的差距,制度因素对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本文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章研究的理论框架,回顾制度变迁的主要理论,根据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不同特征构建相应的分析框架;第三章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制度,阐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制度的涵义及特点,并分析了民族区域经济发展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效应关系,为后两章不同特征的制度分析提供基础;第四章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式制度分析,通过对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要素效率方面制度约束的分析,指出正式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制度供求非均衡等问题;第五章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分析,分析了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中非正式制度的变迁过程,并指出在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六章结论与建议,简要地阐述全文的分析结论,概要地提出建议。 本文认为在国家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下,在民族区域制度变迁过程中,正式制度相对而言发展得较快,非正式制度相对缓慢,民族区域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没有很好地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本文认为应该同时利用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构建高水平的社会约束机制,提高整个民族区域的社会秩序水平。中央政府应提供有效的倾斜性区域政策,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也应很好地发挥已有的民族区域经济管理自主权,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与条件,促进经济的发展。虽然非正式制度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移植性比较差,但仍应加速渐进式改革的步伐,加强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转播,推进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民族区域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促进非正式制度的变迁。应进一步加强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制度方面的理论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