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学教育 时代的呼唤——通过百年课程标准的发展看文学教育的提出
【6h】

文学教育 时代的呼唤——通过百年课程标准的发展看文学教育的提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文学教育的历史分期

一、分期的原则

1、遵循事物自身发展规律原则

2、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原则

二、文学教育的历史分期

第一章语文独立设科以前的文学教育

第一节传统蒙学教育中的文学教育因素

一、《急就篇》和“三、百、千、千”中的文学教育因素

二、蒙学教育中的“诗赋”的教育

第二节《诗经》教育之朱熹“诗教”中的文学教育因素

一、对《诗经》的文学性阐释

二、注重对《诗经》文本的诵读

三、以“讽诵、涵泳”为主的诵读法

第三节传统社会教育中的纯文学教育

一、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辞赋教育

二、唐代的诗歌教育

三、散文教育——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

第二章语文独立设科后文学教育的思想萌芽期

第一节清末重“教化”和“实用”的文学教育(1902-1910)

一、承袭“教化”的传统

二、开启“实用”的先河

第二节以培养文学兴趣和能力为中心的文学教育(1911-1950)

一、辛亥革命背景下的文学教育(1911年-1919年)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文学教育(1920年-1936年)

三、战争背景下的文学教育(1937年-1950年)

第三节代表性教材《国文百八课》特色分析

一、以“文话”为核心的编制体例

二、从文学教育角度看《国文百八课》

第三章文学教育学科体系确立期

第一节完备宏大的文学教育体系

一、大纲体系的完备性

二、教材体系的完备性

第二节分科试验失败的原因探析

一、外在因素的影响——政治与“长官意志”的干预对分科试验的影响

二、内在因素的影响——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对汉语文学分科的影响

第三节分科教材《文学课本》的特色分析

一、编制体例方面的特色

二、选文方面的特色

第四章文学教育的重振期

第一节文学教育复兴的前奏(1959-1992)

一、文学教育的低迷(1958-1981)

二、文学教育的“有限回复”

第二节文学教育的“全面复兴”

一、文学教育复兴的背景——科学主义泛滥和人文主义崛起

二、文学教育的“全面复兴”

第三节代表性教材: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特色分析

一、编写理念之新

二、编写体例之新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文试图从史的角度探讨百年来(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中学文学教育的生存状态,以期通过回顾历史,来发现规律。 文章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论部分主要探讨文学教育的历史分期问题,目的是为本论的分阶段论证提供依据。本部分将文学教育历史分期划分为“语文独立设科以前的文学教育”(传统教育中的文学教育)和“语文独立设科以后的文学教育”,其中“语文独立设科以后的文学教育”又分为:“思想萌芽期”、“学科体系确立期”、“低迷期”和“重振期”四个部分。 本论部分共有四章:第一章着重从蒙学、经学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探讨传统教育中的文学教育因素。蒙学阶段主要探讨传统蒙学教材中的文学教育因素;经学着重选择我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大教育家朱熹,从他的“诗教”中探寻文学教育因素;社会教育着重从诗、词、赋、散文等文学作品的学习与创作的角度来写。第二章为“思想萌芽期”,着重写清朝末年文学教育偏重于教化和实用的特点和纠缠于各种政治、文化运动中的文学教育。第三章为学科体系确立期,先从大纲、教材、教法三方面分析完备而宏大的文学教育体系,其次从内外两方面分析分科失败的原因。第四章为“重振期”,先分析其重振的前奏--文学教育的低迷与沉寂,而后着重分析重振的背景和重振后以文学作品鉴赏为中心的文学教育。另外,在每一章,还另辟一节,对各时期的代表性教材进行个案分析,以期从教材的角度窥视文学教育在当时的状态。 结论部分主要对以上的论述作简单的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