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七次“修宪”研究
【6h】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七次“修宪”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引言

1.1选题意义

1.2选题的研究综述

1.2.1大陆学者研究状况综述

1.2.2台湾学者研究状况综述

1.3论文研究思路

1.3.1本文重要概念的界定

1.3.2本文重点、难点

1.3.3本文创新之处

二、台湾“修宪”的原因分析

2.1台湾内部因素的影响

2.1.1政治上:民进党等反对党要求变革的政治压力

2.1.2经济上:新兴台湾中产阶级对政治地位的要求

2.1.3台湾人民要求“政治民主化”的呼声

2.1.4李登辉个人为了集中权力的要求

2.2大陆及国际因素的影响

2.2.1中国大陆政治地位提升与改革开放的影响

2.2.2国际特别是美国要求台湾政治改革的压力

三、台湾七次“修宪”的内容

3.1第一次“修宪”(1991年4月)——宪法改革基本框架的雏形形成

3.1.1提供了台湾第二届中央民意代表产生的法源依据

3.1.2扩增“总统”职权

3.1.3为“勘乱”时期制定的相关法律做过渡性安捧

3.1.4重视两岸关系的发展

3.2第二次“修宪”(1992年5月)——开始了政治体制改革进程

3.2.1对“总统”的相关规定

3.2.2对“中央政府”机构的调整

3.2.3修正地方“自治”事项,充实基本“国策”

3.3第三次“修宪”(1994年7月)——政治体制改革面临根本性突破

3.3.1“总统”选举方式改为“人民直选制”

3.3.2“国民大会”职权的重新规定及其他改动

3.4第四次“修宪”(1997年7月)——政治体制的“民主化”转型基本完成

3.4.1“中央”政府体制改革

3.4.2“地方”制度改革

3.5第五次“修宪”(1999年9月)——被宣告无效的“修宪”

3.5.1“国大自肥案”

3.5.2“立法委员”任期延长

3.6第六次“修宪”(2004年4月)——“五权分立”的“宪政”根基动摇

3.6.1“国民大会”走向“虚级化”

3.6.2取消大法官终身待遇制度及其他保障条款

3.7第七次“修宪”(2004年6月)——新的“宪法”制度确立

3.7.1立法委员选举制度改变

3.7.2废除“国民大会”,“公投入宪”

3.7.3“总统”、“副总统”弹劾案处理程序

四、台湾当局七次“修宪”的特点分析

4.1宪法理论角度下台湾“修宪”的特点

4.1.1“修宪”既反映了台湾的“民主进程”,也暗含有“台独”倾向

4.1.2“修宪”过于频繁,“宪改”沦为台湾政党政治的工具

4.1.3“修宪”界限与未来政治体制不明

4.2李登辉时代六次“修宪”的特点

4.2.1以“修宪”为名,行“集权”之实

4.2.2各政治团体借“修宪”争夺政治资源

4.2.3将台湾开始引向“台独”深渊

4.3陈水扁“执政”后台湾第七次“修宪”特点

4.3.1民进党借此次“修宪”巩固政治地位

4.3.2提出“法理台独”,借“民主牌”制造“台独”的法理依据

五、台湾当局七次“修宪”的影响及未来发展分析

5.1对台湾本土的影响

5.1.1导致台湾岛内“族群”矛盾进一步激化

5.1.2开启了“去中国化”进程,出现了“国家认同感”的缺失

5.1.3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台湾特色“畸形”民主的出现

5.2对中国大陆的影响

5.2.1为两岸的统一进程制造了更多的障碍

5.2.2中国政府开始了“以法遏独”的进程

5.3台湾“宪法改革”的未来发展预测

5.3.1不再局限于修改“旧宪”,转而制定“新宪”

5.3.2建立新的权力制衡体系

5.2.3“台独”分子会不遗余力的推进“台湾宪法”的制定

结语

附录一:第一次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一九九一年)

附录二:第二次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一九九二年)

附录三:第三次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一九九四年)

附录四:第四次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一九九七年)

附录五:第五次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一九九九年)

附录六:第六次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二○○○年)

附录七:第七次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二○○四年)

附录八:台湾司法院四九九号解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已经进行了七次“修宪”。近十几年来,台湾社会的政治议题一直都在围绕着“宪法改革”这个话题展开。本文将对台湾这七次“修宪”的总体状况进行梳理,从台湾开始进行“宪政改革”,决定“修宪”的原因出发,研究台湾随后七次“修宪”的内容,并在概括总结、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台湾七次“修宪”的特点,发掘七次“修宪”对台湾本土及大陆方面的影响,并对未来台湾的“修宪”进程进行展望。全文拟由引言、正文、结论组成,正文共分四个部分。 正文的第一部分介绍台湾“修宪”的原因。由于台湾这七次“修宪”有很强的前后承继关系,故在第一部分,笔者将主要介绍台湾1990年第一次“修宪”的原因。 正文的第二部分对台湾七次“修宪”的“修宪”结果予以介绍。这一部分是本篇论文后半部分一系列分析的基础。笔者将台湾七次“修宪”的条文通过查找台湾方面的资料予以一一查证,在分析法条原文的基础上,概括介绍每次“修宪”的主要成果,希望让论文的观点可以做到客观、有理、有据。 正文的第三部分对台湾七次“修宪”的特点予以比较分析并概括归纳。这一部分将从三个角度阐述台湾七次“修宪”的特点,即:宪法理论上的台湾“修宪”特点、李登辉时代六次“修宪”的特点和陈水扁“执政”后台湾第七次“修宪”特点。 正文的第四部分是对台湾已经进行了的七次“修宪”的影响予以总结,并基于前七次“修宪”的特点及结果,对今后台湾“宪政改革”的可能方向提出合理的预测。

著录项

  • 作者

    亓萌;

  •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松林;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D625.58;
  • 关键词

    政治议题; 台湾政治; 宪法改革; 台湾修宪;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21:15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