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郑州市专项产业发展政策问题研究:以富士康项目为例
【6h】

郑州市专项产业发展政策问题研究:以富士康项目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

1.2.1 招商与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1.2.2 政策效果研究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郑州市专项产业发展政策

1.3.2 产业发展政策评价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政策问题评价模型

1.5.1 研究方法

1.5.2 政策问题综合评价路径

1.6 研究特色

2 政府专项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背景分析

2.1 郑州市产业结构

2.2 郑州商业环境分析

2.2.1 外部投资状况

2.2.2 经济开发区经营状况

2.2.3 工商运营成本

2.3 郑州市政策环境分析

2.4 2008年郑州市投资环境的横向比较分析

2.4.1 综合影响力因素

2.4.2 郑州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城市横向比较分析

2.4.3 郑州市基础设施环境

2.4.4 其它环境状况

3 郑州市专项产业发展政策内容分析

3.1 郑州市制定专项产业发展政策的动机分析

3.2 郑州市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3.2.1 产业发展政策理论与现实依据

3.2.2 产业发展政策中产业聚集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3.2.3 产业发展政策中上下游产业发展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3.3 郑州市专项产业发展政策的执行主体与方案

3.4 郑州市专项产业发展政策的目标

3.4.1 招商引资,为地方经济提供动力与活力

3.4.2 以专项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富士康产业聚集,培育产业集群,打造龙头企业

3.4.3 以产业聚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

3.5 郑州市专项产业发展政策的内涵分析

3.5.1 以招商为目标的产业发展政策解读

3.5.2 以促进项目落地为目标的产业发展政策解读

3.5.3 以提高政府效率为目标的产业发展政策解读

3.5.4 以推动产业聚集、结构升级为目标的产业发展政策解读

3.6 郑州市政府部门政策执行情况分析

4 郑州市专项产业发展政策效果综述及评价

4.1 郑州市专项产业发展政策的成果数据与比较分析

4.1.1 成果数据概述

4.1.2 郑州市专项产业发展政策投入前后的产业结构及其他指标对比

4.2 郑州专项产业发展政策阶段性效果评价

4.2.1 以吸引投资意向为目标的专项产业发展效果评价

4.2.2 以促进项目落地为目标的产业发展政策效果评价

4.2.3 以提高政府效率为目标的政策效果评价

4.2.4 以推动产业聚集、结构升级为目标的政策效果评价

4.3 以建构主义式评价方法分析郑州市专项产业发展政策

4.4 政策效果存在的具体问题

4.5 郑州市专项产业发展政策成效的亮点综述

5 郑州市专项产业发展政策的完善建议

5.1 政策设计层面建议

5.1.1 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互动,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

5.1.2 把握好政策支持的力度

5.1.3 产业政策应继续加强对投资硬环境的倾斜力度

5.1.4 产业政策应继续重视人才建设

5.1.5 以“产城融合”模式为下一步政策制定的着眼点

5.2 政策执行层面对策

5.2.1 郑州市政府应进一步提高政策宣传力度与广度

5.2.2 郑州市政府应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打造适合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5.2.3 逐步建立完善的政策评价机制与政策修改体系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郑州市政府在2008年到2011年间出台的多条专项产业发展政策,把握住国内产业转移的动能和趋势,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着眼吸引规模化、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富士康集团投资郑州。
  郑州市政府先期以吸引富士康投资意向为目标,出台土地、资金支持政策,顺利与富士康达成投资协议。郑州市进一步制定了以确保富士康项目成功落地为目标的市场扶植、补贴配套企业迁入以及人力资源保障等政策,在政府项目领导小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加压实施推动下,项目成功投产运行。围绕富士康产业群对进出口手续申报效率的反馈,郑州市政府制定了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为目标的政策与行动方案,极大地提高了货物通关效率,实现了“郑州速度”。在项目初具规模后,以深挖产业链上下游潜力、促进产业聚集为目标,郑州市升级了产业发展政策。经过多级政府部门的严格落实,高附加值上下游产业实现了集聚与结构升级,为郑州的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政府产业政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地强化政策评价体系,总结经验教训并将改善措施落在实处,郑州市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政策设计,制定长期规划,规范优化产业政策力度,加强对现代化基础设施与人才保障体系的建设,以“产城融合”的方式推动郑州市的全面发展。郑州市政府还应保持政策执行的高效,继续向服务型政府转型,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从而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与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