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研究专题研讨会(2020) >把传统文化寓于语文教学之中的探究

把传统文化寓于语文教学之中的探究

摘要

目前,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大国地位的确定和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渴望了解新中国,尤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纷纷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用文字记载了长达五千多年中华民族的光辉历程,形成了中国文明于世界的传统文化——语文.目前,在考试教育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教育均衡政策尚未全面实施的前提下,一些重点中学生被困在海中,几乎没有时间采取关注传统文化的吸收;更多的普通中学生由于绝望而陷入自我遗弃和快乐之中,流行文化大行其道.以考试为目的的语文教学,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过分强调了学生学习行为的个性化,强调了以人格为中心的西方道德标准的提升,这实际上贬低了中国传统的价值.文化.因此,很多青少年对中国识字率很低,特别缺乏人文素养.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叔子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杨叔子院士的这番话让不得想起“明朝那些事”.明朝的覆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八股取士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读书人醉心功名,罔顾道义,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等等的积极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制.现今,当充满信心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也面临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缺乏精神的尴尬困境.事实上,对于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民族,不是缺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是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原来讲要“批判的继承”,其实也是批判多于继承.《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汉语作为文化的载体,决定了语言主体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离不开语言,站在时代的讲台上,语文教师应承担起这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前进,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