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生之谓性”与二程的“复性”之路

“生之谓性”与二程的“复性”之路

摘要

中国儒学宋以后的复兴实质是复性,复性多方而二程选择了“生之谓性”。“生之谓性”与“性善”的矛盾通过“性中元无”与“生之而有(善恶)”在二程得以沟通,并新解“性善”之“善”为叹美之意。人不能言说“人生而静”的天性本身,但可以通过人的修道或澄治之功对天性施加影响,二程将“修道之谓教”整个地表述为因失性而修复的过程,意味着将哲学的重心移到了复性的立场上。“复性”与“成性”相关,但又不尽相同。因为复性只限于人世,成性却泛在于万物。二程和张载都讲“继善成性”,但二程并不将此系属于存存不已的人生道德创造,而是放之于天地万物生生的一般本性。从天地之大德经捆(缦)化醇再到生之谓性,表现为一种经由“生”之善道而从一般本体到具体人物之性的生成过程,因而天下无性外之物。但天道性命的客观普遍性需要“通之以道”才能实现,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心超越形气的束缚而实现内外、己物一体;另一则因性道一体乃是在人身的直接现实,人是“天德”自足的。自足的天德会有污坏,需要敬治以复性。复性的目标在“复旧”即回复到“天然完全自足”的“本质”上,故与张栽变化气质而“反本”的工夫有所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