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研讨会 >探讨外语文化实务教材之设计与研发——德语国情民俗教材中'纪念场域'之个案研究

探讨外语文化实务教材之设计与研发——德语国情民俗教材中'纪念场域'之个案研究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多元文化及族裔论述的兴起,"记忆"的研究不仅是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议题之一,更成为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教育学甚至地理学等跨领域学门的对话焦点.德国文化学者杨·阿斯曼(Jan Assmann 1938-)与阿籁达·阿斯曼(Aleida Assmann 1947-)提出"文化记忆"(Kulturelles Ged(a)chtnis)的概念,透过表现与阐释的方法连接"文化"与"记忆",除了以文化体系作为研究主体,并强调文化载体的重要性,如博物馆、纪念碑以及文化遗迹等;法国历史学家皮耶尔·诺拉(Pierre Nora 1931-)则进一步具体将部分能够承继文化记忆的载体分析界定为"记忆场域"(Lieux de mémoire).一个族群的集体记忆凝聚于特别的"场域",它在经历不同世代、不同社群的生活后,留下多元文化的印记,过去的记忆因而镶嵌在特定的地方或地景之上."场域"因而具有象征力及特殊的教育意义——在自身或异文化中发掘地域里蕴藏的记忆碎片,并融合现今社会及历史文化的脉动将之重新建构,更是自我追求身份认同及探索他者文化重要的媒介.本论文透过德国莱茵—洪斯吕克县(Rhein-Hunsrück-Kreis)地区"纪念场域"实例以及该地区"劳福外乐"(Laufesweiler)小镇的"纪念文化"形式,思考如何将其翻转成为德语教材,探讨设计者以何种形式传达历史知识及拓展文化认知,又如何经由活化教材的设计在教学实务中启发学习者探索异文化的动机,并加强其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与反思.最后,尝试导引上述教材如何辅助学习者,以习得的德语作为工具,将所学的文化知能衍生应用至其他实务领域,例如外语文化观光等,进而落实双向跨文化沟通以及外语融合专业的复合化教学目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