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四届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 >财政合理化改革,攫取之手与国家能力——来自18世纪中国“火耗归公”的证据

财政合理化改革,攫取之手与国家能力——来自18世纪中国“火耗归公”的证据

摘要

在前工业化时期中国,灾害赈济公共品提供作为国家能力的关键维度对维持政治稳定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18世纪中国旨在正式化地方政府附加税的"火耗归公"改革对国家能力的影响.构建了一个涵盖政府提供赈灾与灾害天气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这一财政体制变迁的影响.改革分别通过"财政能力效应"和"减负效应"影响赈灾频率.研究发现,改革通过提高地方财政自主权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进而改善了赈灾公共品供给,赈灾对灾害的响应幅度增加了0.74次/府;同时火耗附加税正式化,降低了州县官私自加派施以"攫取之手"的激励,降低了农民的实际税负而提高了农民抵御灾害的能力,在非灾害情况,改革后府均赈灾次数下降了0.61次.控制一些省的特殊政治地位、高层政治影响、省级政府官员的异质性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由于地方自主权缺乏制度化保证和乾隆时期的一系列财政再集权政策,改革的效果在1740年后逐渐消失.本文的研究扩展了有关中国经济史中国家能力的相关文献,也为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前工业化时期王权体制下的历史证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